《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备课札记

毒小寨文化 2024-10-26 09:30:53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备课札记

抗疫已经被写入历史,出现在了高二语文选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犹在昨日,恍然若梦。

抗疫作为一个历史大事件,深刻影响了国际政治格局,其后劲似乎直到今天还没有完全消泯,这是注定要写进教科书的,但当它真的出现的时候,又有一种让人难以相信的感觉,不经意间,我们都成了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

钟华论的这篇文章多角度、多层次展示了这次历史大事件,既有万众一心、同心同德抗疫大场面的描写,也有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正向抒情,更有激越澎湃、高屋建瓴的直接议论,所谓新闻通讯,原来也并不冷冰冰,而是可以成为战斗的火热檄文。

虽然站在今天的上帝视角上回看这段历史,我们也许用情太过,也许用力太猛,但任何人都不应该质疑疫情初起时人们面对于未知的慌乱、手足失措甚至于反应过激,任何人都不应质疑社会为此付出的艰苦努力和不懈探索,任何人都不应质疑我们曾经的努力、感动和经验的积累,历史就是在不断试错与试对中前进。

难忘,但又不愿回望的一段历史,正如文章的结尾写道: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我们从哪里来?从深重的苦难与磨砺。

我们向何处去?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

任何磨难都只能激发我们奋斗的力量。

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这绝不是在歌颂苦难,没有任何人、任何国家、任何民族愿意去招惹苦难,但当苦难真的来临,你应该坚韧不拔全力以赴地去战胜它,战胜了,你会更辉煌,更厚重;失败了,你会更弱小,甚至会万劫不复。

这就是这个社会的运行法则,我经常这样告诉自己,也告诉自己的学生。

记得2020疫情刚起的时候,正带高三,网课,漫长的网课,不少学生犹疑彷徨,松懈无措,管不住自己,看不到未来,我给他们鼓气加油,我试着给他们写了一首诗:

寄高三学子

襁褓初覆逢非典,高考日临遇新冠。

天意有心砺我志,吾衷却似磐石坚。

鹏飞须待六月息,冰冻终非一日寒。

战疫未能建寸功,思齐望做钟南山。

那些日子,每天都被一些消息感动着,每天都有一种出去战斗的冲动和激情,但我们能做的似乎只有在家“闷”着,只有坚守着网课的琐碎而低效的工作,只好给自己不断鼓劲,给学生不断打气,“鹏飞须待六月息,冰冻终非一日寒。战疫未能建寸功,思齐望做钟南山”,在六月份的高考中创造辉煌,就是你们最好的抗疫方式。那一届学生经常嘲笑自己生于非典、考于新冠,那就在磨难中卓然生长吧。

那年的清明节,哀思之情笼罩大地,人们不仅仅祭奠已故的亲人,还在祭奠疫情中逝去的普通民众和抗疫英雄,有感而发,也写了一首:

庚子清明

庚子新冠演国殇,江城二月惊断肠。

三千罹难同胞苦,十四兆民战疫忙。

追往常思教训重,抚今还叹道责长。

清明又遇潇潇雨,遥寄哀思奠花黄。

时间翻过历史的那一页,回望,也只有“遥寄哀思奠花黄”了。

0 阅读:0

毒小寨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