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AI客服来势汹汹,运营商客服员工该何去何从?

南斗星君 2025-02-20 09:45:11

“培养一名合格的人工客服需要3个月,而复制1000名AI客服只需鼠标点击一次AI大模型部署接入。”

近日,某港股上市企业工作群聊天截图在社交媒体上疯传,该企业创始人称“客服95%的人要淘汰了,只留5%能用AI的人”。

一场“机器”换人的大潮,已然在人工客服行业拉开帷幕。

在通信运营商行业,客服岗位曾是技术变革的"避风港"。

从BP机到智能手机,从固定电话到5G-A时代,无论手机技术、通信技术如何升级迭代,那些守在电话前的温柔嗓音,那句 “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始终是维系用户与运营商之间情感的重要纽带。

但如果你是个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如今拨打电信运营商客服电话,这句让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问候语,如今已是更多的被AI客服所发出。

客服人员与运营商之间延续了三十余年的安全感已出现裂痕,曾经的“避风港”已然变成“风暴眼”。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2023全球AI客服市场报告》,中国AI客服市场正以年均47%的速度狂飙,AI客服已悄然成为普通人与AI接触最频繁的场景之一。

各行各业使用AI客服背后,大多是出于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用工成本的考量。

相较人工客服,AI客服拥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预先对需求进行筛选分流,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快捷、个性化的服务。

同时,AI客服能够摆脱时间与精力的限制,做到24小时随时在线,非但不会因“996”、“白加黑”而叫苦连天,哪怕是“007”也甘之若饴。

在技术断层碾压的力量面前,人工客服昔日相较于AI客服能够为用户提供“情绪价值”的壁垒也正在逐步瓦解。

AI客服通过大模型中的情感计算模块及用户过往咨询记录备份,了解用户喜好,并实时分析用户声纹特征,调配适用话术模型,向其提供"情绪价值”。

而且AI客服不会因情绪波动导致服务质量变动;更不会因为用户辱骂产生而心理创伤,而与用户发生口角争执,以至于造成舆情事件。

放眼运营商行业,AI客服取代人工客服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过去几年,欧美日韩等国的电信巨头纷纷宣布大规模裁员计划,韩国电信(KT)计划向最多6000名员工提出买断式裁员或部门调动的方案;电信巨头沃达丰宣布三年裁减1.1万人;

英国电信计划在2030年年底前裁减掉5.5万个工作岗位;加拿大贝尔宣布将裁员4800人。在这剧烈的裁员潮中,“优化“大刀往往率先落在客服人员的身上。

国内那些曾被认为捧着“铁饭碗”的运营商客服员工,面临AI客服竞争时,就没有失业风险吗?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三大运营商在职员工总数为97.3万人,其中,市场销售类人员数量同比下降6.3%,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24.2%。传统人工客服岗位(含营业厅客户服务岗位)正在以不可避免的趋势迅速消失。

同样的,三大运营商也在不约而同的拥抱AI客服行业,中国移动推出“九天”模型”,中国电信推出“星辰大模型”,中国联通推出元景“1+1+M”大模型。

在对外推介AI客服体系的同时,也必然会将成果运用至自身体系,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我们淘汰的不是人工客服,而是AI时代正在解构、孕育、重塑服务业的某种新形态。”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就像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取代了小手工业者,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取代马车,或许,随着代表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AI时代越来越近,也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工客服被AI客服所取代。

AI大潮浩浩荡荡,不可阻挡。只有学会如何与AI共舞的人,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进化链上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支点。

就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小手工业者走入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的马车夫变为汽车驾驶员一样,客服行业的从业者们在未来也会完成另一重身份的蜕变。

但毋庸置疑的是,在这样的时代大潮下,运营商客服员工如果想要确保自身依旧保持竞争力,答案或许就藏在文章开头那段冰冷无情却一针见血的聊天记录中——“只留5%能用AI的人”!

0 阅读:2

南斗星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