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伴随着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那高亢的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今日成立。
回首过往,自清朝末年,西方列强肆意侵占我国领土,压迫数万万同胞,至民国政府建立军阀混战,各地烽火四起,百姓民不聊生。
北伐战争结束后不久,日本侵略者妄图吞并中国东北三省,十四载抗日战争掀开序幕。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蒋介石欲窃取胜利果实,单方面挑起内战。这一切的苦难和屈辱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宣告结束。
然而,作为极其重要的开国大典,这场典礼的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譬如:究竟有多少人与毛泽东主席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再如:开国大典的总指挥为何是聂荣臻,而不是其他人呢?
更为关键的一点,按照中共中央与毛泽东主席事先原定好的计划,开国大典的时间并非1949年10月1日,而是1950年元旦。
因为斯大林同志的一句话,却让开国大典举行时间比原定计划提前两个月。
关于开国大典的背后究竟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细节往事呢?
图|开国大典油画一、开国大典的背后故事如今网络上有这么一种说法:1949年10月举行的开国大典,背后有16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其实,这场盛典背后的细节与不为人知的秘辛何止16个。篇幅所限,本文摘取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
开国大典对于新中国以及中央人民政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深远意义,这一盛大典礼的举行地点选择当然颇为讲究。
1949年初,随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新中国开国大典同时被提上中共中央议事日程。1949年6月15日召开的新政协筹备会议,专门就此事进行研究。
7月7日,中央、华北军区与北平市委三方主要负责人组成开国大典筹办工作小组。以周恩来为主任,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筹备小组成立后,首先就开国大典举行的地点进行详细研讨。
从当时的情况来说,北平,就是如今的北京应当是新中国的首都,这已无任何悬念,那开国大典肯定要在北京举行。
由于此次阅兵规模大,出席的都是党中央高级别的领导人与各民主人士,安全要求肯定极高,阅兵地点应当选择一个合适且开阔的地方。
为慎重起见,周恩来与杨成武还有华北司令部参谋长唐延杰等人主持起草一个阅兵方案,供中央研究。
该方案提供两处不同的阅兵地点,一处就是天安门广场,另一处是北京西苑机场。选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有着交通便利、受阅部队和参加庆典群众容易集中的好处。
缺点是天安门广场地处北京交通要道,连接广场的长安街较为狭窄,不能展开正规阅兵行进分列式。周围都是繁华的商业区,万一遭到国民党飞机或特务的破坏和空袭,疏散起来比较困难。
与天安门广场相比,西苑机场有过成功的阅兵经验,场地宽阔,无需阻断交通。缺点是西苑机场地处郊区,当时北京公共交通设施极其落后,群众集中起来比较麻烦。当然,西苑机场远远赶不上天安门城楼的雄伟壮阔。
这份阅兵方案呈报给中央后,经过反复权衡,直到9月2日才最终选定天安门作为阅兵地点,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对这一提议表示赞同。
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下午2:55,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各位副主席与委员们参加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后,从中南海勤政殿门口乘车来到天安门城楼下的一块空地上。
在此之前,工作人员事先在天安门西侧安装一架电梯。这架电梯最终没有派上用场,一些年纪较大的代表,如董必武、李济深、吴玉章都是被警卫抬上天安门城楼。
毛泽东一步一步和代表们走了100级的阶梯。快要登上天安门城楼时,秘书叶子龙突然发现别在毛泽东胸前的红色丝绸条带不见。
这个红丝条是登上天安门城楼的代表证,上面印有佩戴者的姓名,毛泽东与其他六名副主席的红丝条是特制的。在如此重大场合,毛主席丢了代表证可不是一件小事。
叶子龙立即原路返回,找到另一名工作人员钟灵,让他以最快的速度再制作一个代表证。另一边的毛泽东得知自己的代表证遗失后,故意放缓速度,也是为了等后边年长的领导人,这才为叶子龙弥补意外赢得宝贵时间。
在开国大典举行的前一天,即1949年9月30日,负责天安门城楼安保工作的安保人员排出一个重大险情。当时公安部门和警卫班的战士共同进行巡逻时,突然闻到一股呛人的气味。
图|开国大典(剧照)大家顺着气味,发现天安门城楼上挂着两个炕席中间有一个炸药包,数十米的导火索放到城根底下,导火索已经被点着。警卫班的战士快速剪断导火线,将炸药包及时拆除。
按照公安部门事后测量,这两个炸药包存储的炸药量完全可以将天安门炸塌!
开国大典于1949年10月1日下午3:00正式举行,参加检阅的部队包括步兵方阵、摩托化部队与空军部队。
大典阅兵主要由华北军区承担,参加阅兵的部队以步兵方队为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被选拔的官兵们刻苦训练走正步,一定要让正步走得齐而且标准。
这些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战士非常重视阅兵训练,每天的训练时间超过15个小时,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达到预定标准。
训练过程中,指挥员们还发现一个重要问题,许多部队官兵的身高高低不齐,有的部队参加阅兵的战士中还有走路摇晃者。仔细一问,他们在战争年代腿部受过伤。
这些人已经立过功,对于参加开国大典阅兵热情非常高。和阅兵不同于平时作战,需要整齐划一,指挥部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对那些腿部有伤的士兵进行劝阻,让他们返回原部队,对选定参加阅兵者要重新进行编排。
那些腿上有伤的战士不愿意退出开国大典,阅兵部队政委、指导员做了很多思想工作,有的人甚至痛哭起来,最后为了顾全大局,他们还是同意组织决定,退回原部队。
摩托化部队同样出现一些问题。当年解放军的摩托化部队刚刚组建不久,有许多战士平时开车摇摇晃晃,根本走不了直线。
为组织好这个阅兵兵种,部队首长把现有战车全部调来,摩托化部队的战士们刻苦训练,每天在训练场上的时间甚至超过17个小时。
当技术训练达标后,接下来就是对解放军现有的战车进行改造。因为当年解放军的战车有日本造、美国造,还有国产型号,大小不一。为了使摩托化部队更加整齐,指挥部决定对所有战车进行统一的油漆喷刷,这样至少在颜色上算是整齐。
除此之外,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还有17架受阅飞机,即空军部队接受检阅。因为当时北平南苑机场只有17架缴获敌人的飞机,17架飞机只能组成三个梯队。
阅兵指挥部安排第一梯队9架P-51战斗机飞过天安门广场,受阅后不降落,继续飞第二圈。就这样,第一梯队飞完变成第三梯队,第三梯队绕一圈又变成第一梯队,连续飞了好几圈。
当时人们不清楚其中底细,认为开国大典的受阅飞机肯定不止十几架,而这一命令是周恩来总理亲自下达。他老人家就是希望把新中国首次大规模的阅兵仪式弄得更加热闹些,特意吩咐聂荣臻让空军飞行员多飞几次。
为防止意外,聂荣臻还让4架受阅飞机携带弹药飞行,就是怕国民党飞机突然空袭,这4架战机将立即进入战斗状态。
除上述开国大典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外,还有新中国第一面红旗升起时,奏响的是28响礼炮。
图|开国大典盛况按照传统惯例,礼炮顶多只有20响。毛泽东主席力排众议决定燃放28响礼炮,其背后原因便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过去二十八载光阴。
此外,我们看到的一些关于开国大典的老照片和老视频为何总是那几个片段?如此重大典礼场合,难道就没有更多的视频与照片留存下来吗?
新中国成立大典时,苏联委派十余名摄影师为大典拍出一部彩色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从1949年10月1日早间一直拍摄到当天晚上八点钟。大典结束后,苏联摄影师兴冲冲抱着几十本沉甸甸的胶片盒,回到下榻的东华门大街翠明庄宾馆。
10月2日夜,突如其来的大火袭击了存放胶片盒的屋子,几十本胶片几乎全部烧光,好不容易抢出来的几本胶片残碎不堪,无法再用,年轻的苏联摄影师急得抱头痛哭。
当周恩来总理听说底片被烧后,也是不禁“啊”了一声,沉默良久;那几名年轻的苏联摄影师回国后更是受到斯大林的严厉处分。
令人幸运的是,一位名叫侯波的中国摄影师拍摄一部黑白片,使得开国大典部分珍贵的场面影像资料得以保存,但大典全部盛况只能通过一些文字资料进行回忆。
二、开国大典原定举行时间1949年9月初,中央决定选择天安门作为阅兵地点,地点定下来后,关于开国大典举行时间,周恩来总理当时只是笼统地提出:在新政协闭幕后政府成立之日举行。究竟在哪一天?并没有定下来。
对于新中国开国大典举行日期,西方各家媒体作出种种猜测。一些记者认为:中国人办事讲究选择良辰吉日,很有可能在解放华南、西南,基本统一大陆后,于1950年元旦这天举行仪式。
况且,“元旦”是中国人认为一年中最好的开端日子,将这一天作为开国之日是不错的选择。
还有的记者认为:应该会等到全国解放战争取得完全胜利后再举行开国大典。
少部分人则觉得:1949年10月10日,即辛亥革命的双十节也是一个举行开国大典的不错日子。
中央与毛主席原定开国大典的日子正是1950年元旦。这样的安排不是为了讨个好彩头,更不是什么迷信鬼神之说,而是基于当时国内政治形势考虑。
刚刚解放的北京社会治安非常复杂,国民党2万多名特务分子和反动党团基干分子,包括北平的国民党宪兵第十九团通通分散潜伏下来,进行各种破坏活动。
当时我国西南、华南还有不少地区仍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制海、空权完全掌握于敌军手中。逃亡于广州的国民党政府不甘失败,经常派飞机轰炸北京、上海、武汉等地。
1949年5月4日,6架国民党军重型轰炸机疯狂轰炸北平郊区的南苑机场,导致196间房屋被炸毁,24人伤亡。
既然有如此不安全的因素,中共中央决定开国大典延期至1950年元旦举行,利用这两个月时间坚决打击国民党残留人员破坏,解放西南、华南地区,努力营造全国良好治安环境。
就在此时,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对苏联进行秘密访问。访苏期间,斯大林高兴地对刘少奇说道:苏联可以委派摄影师为中国朋友拍摄一部彩色纪录片。刘少奇欣然同意。
交谈中,斯大林还曾询问刘少奇:你们究竟打算什么时候宣布成立中央政府?刘少奇根据出国前中共中央酝酿的意见,如实告诉斯大林:我们目前正集中力量解决西南、华南各省问题,成立中央政府恐怕要到1950年元旦。
斯大林听完之后沉默了几分钟,接着一字一顿地说道:“解决重大问题时固然要稳妥,要掌握时机,但更重要的是不可错过好时机。我想提醒你们注意防止敌人可能利用所谓无政府状态干扰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央人民政府的正常成立,这是极其毒辣的一招,中国朋友们必须防范。”
刘少奇听了斯大林这句话后,立即意识到对方这是一个善意且非常重要的忠告,于是立即向中共中央作出反馈。
中共中央与毛泽东得知这一情况后认真分析国际国内的形势,很快作出决定: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央人民政府,同时举行开国大典。
接下来一个月时间,开国大典筹备小组委员会对开国大典的安全保卫工作进行严密部署。
根据最新的党史文献披露,对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看来,新中国成立意味着中国开始新的历程,放在元旦固然有更好的彩头。但放在10月1日,同样再合适不过,正如毛泽东当年将党的生日选择在7月第一天一样。
开国大典地点和具体日期确定后,周恩来对于大典举行的具体时间段选择非常慎重。经过反复考虑,他老人家将开国大典起始时间定在10月1日下午3点。
这一选择主要是出于防止敌机长途奔袭。按照此前国民党飞机远程飞行的袭击规律,因为他们一般是上午起飞,下午返回。
图|第一届政协会议合影,前排毛泽东与刘少奇同样是出于安全考虑,直至10月1日上午10:00,中央才通过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就新中国开国大典仪式向全世界发出预告。
结语当蒋介石得知中国共产党将在1949年10月1日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时,他曾想过派出飞机进行空袭,最终却就此作罢。
这当然不是因为老蒋怕累及无辜。主要一个原因是蒋介石担心即使派出飞机轰炸北京,虽能延缓中国共产党开国大典的举行时间,却要破坏北京古建筑,肯定会引起美国盟友的厌恶,对于自己“反攻大陆”的计划百害无一利。
因此,蒋介石才没有选择在10月1日这一天派飞机空袭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