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和2025年全国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和部署,2025年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和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标准。虽然现在关于养老金调整的方案还没有出台,但2025年继续调整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我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是从2005年开始起步的,到现在为止已经实现了21连涨,每年的养老金调整,已经成为退休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通过养老金的适当调整和提高,这对改善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促进消费,确保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按照历年养老金调整方案公布的时间来推论,2024年养老金调整方案公布时间为2024年6月13日,是最近几年公布时间最晚的一年,但并没有影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在7月份补发;2023年公布的时间是在2023年5月19日,2022年是在5月16日。2025年的养老金调整公布的时间,应该和往年比较接近。
按照近十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基本上都是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的办法进行。今年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定额调整主要是体现公平原则,在同一个地方,每个人退休人员增加的养老金都是同一个数字。比如2023年上海定额调整的标准是每人每月提高60元,2024年每人每月提高61元。
再比如四川,2024年定额调整部分是每人每月提高27元,2023年是每人每月提高33元。各地对于定额调整的标准有所不同,每年的标准也不一样。蛋糕就是那么大,定额调整标准高了,挂钩调整的比例就会降低。
挂钩调整是分为单挂钩和双钩挂。单挂钩只是和自己的缴费年限挂钩或是养老金挂钩,双挂钩是和缴费年限挂钩,和自己的养老金挂钩,体现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激励人们多缴费、长缴费。在职时缴费年限长的人,缴费标准高的人,养老金也会多调整。

适当倾斜,主要是向三类人员倾斜。一是年满70岁以上的老人,二是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并退休的人员;三是军官转业到企业工作,养老金低于所在省平均水平的人。
按照养老金调整的办法,在2025年的养老金调整中,这几类人仍然占有优势,调整增加的养老金最多:
一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人员,由于退休前工作稳定,工资福利待遇好,他们在退休时的工作年限都比较长,多数人都是在35年以上,大部分人的养老金都是在5000元以上。按照挂钩调整的方案,不管是与缴费年限挂钩的部分,还是与养老金的挂钩的部分,他们增加的养老金都是最多的。
二是国有企业退休的人员。在国有企业工作的职工,一般的职工虽然养老金不如机关事业单位高,但多数人的缴费年限都会超过30年,不少人达到40年左右,与缴费年限挂钩的部分优势是比较大的;二是国有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不但养老金高,缴费年限也比较长,双挂钩调整部分人增加的养老金也是比较高的。
三是年满80岁以上的老人。按照适当倾斜的办法,这几年在养老金调整中,各地对于年满70岁以上的老人都要额外调整增加养老金,有的人每月增加10元,有的是每月增加20元以上,年龄越高,增加的金额也是最多的。

四是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人。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并退休的人,在职时他们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或是在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工作,适当多调整,这也是一种激励。特别是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整增加的比例也是最高的。比如在西藏、青海、四川的甘孜、阿坝、凉山等地区工作的人等。
综上所述,现在已经进入2025年的4月份,按照历年养老金调整方案出台的时间来分析,2025年的养老金调整工作即将启动。按照养老金调整办法来分析,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国有企业退休人员,高龄老人,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退休人员,在养老金调整中增加的养老金最多。养老金调整增加养老金最少的人,是那些缴费年限比较短,养老金比较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