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连续14 年为发生人数第一名的癌症,实证研究指出,饮食营养与大肠癌有直接关联。如何从日常习惯调整,避开饮食地雷?罹癌术后又该如何正确吃?一次解答。
哪些食物会提高罹患大肠癌风险?研究证实,摄取过量的高油脂、加工肉品、酒精等食物,是提高大肠癌风险的重要因子。以下是可能增加罹癌风险的地雷饮食:
高脂肪食物大肠癌的产生可能和高致癌的二度胆汁盐长期刺激有关。奶油、肥肉、起司等高脂肪食物经肝脏代谢后产生一度胆汁盐,接着排入肠道内,与肠道细菌作用转换形成二度胆汁盐。
如果再加上蔬菜吃不够、长期低纤维的饮食习惯,容易造成粪便停留在肠内的时间延长,增加致癌物质和大肠的接触时间,提高罹患大肠癌机率。
红肉、加工肉品烟熏加工肉品,如培根、香肠,以及猪牛羊等红肉吃太多,也会增加大肠癌风险。红肉类的肉品,因脂肪含量高,未被吸收掉的脂肪会顺着消化道到大肠,细菌分解后产生短链脂肪酸的产物。实验发现,这会刺激大肠黏膜细胞不正常增生,长时间下来可能造成癌症风险。以香肠为例,一天建议摄取量不超过一根25 克为宜。
酒精饮酒愈多、罹患大肠直肠癌机率愈高,特别是啤酒被认为会增加罹患大肠癌的危险性。以每日酒精摄取量来看,男性最好不超过2 瓶啤酒、女性不超过1 瓶啤酒。

大肠癌病友在术后恢复期间,除了上述会增加罹癌风险的饮食习惯要避免外,会先进行低渣饮食(low residue diet),减少食物经消化、吸收和发酵后在肠胃道留下残渣。同时间,也要先尽量减少摄取容易产气、不易消化、高油脂、刺激性的食物类型,如下:
容易产气食物:芦笋、豆子、豆荚、洋葱、青椒、高丽菜、大白菜、花椰菜、韭菜、韭黄、 芹菜、西瓜、啤酒、牛奶、碳酸饮料。不易消化食物:粗糙纤维食物如全谷类、玉米、生菜、豆类、芹菜、菜梗、洋菇、 香菇、凤梨、水果干、爆米花、核果、油炸或油煎的肉鱼豆蛋类。高油脂食物:油炸食品、奶油、花生、 核果、花生酱、洋芋片、冰淇淋、芝麻。刺激性食物:辣椒、大蒜、芥末。若是有肠造口的病人,需注意补充足够水分,避免食用容易产生不良气味的食物,如洋葱、青椒、芥末、萝卜、韭菜、芦笋、海鲜等。

研究显示,大肠癌治疗后,饮食习惯若采取多蔬果、全谷类、豆类、白肉等饮食,可避免复发及降低死亡率。因此癌友可以视复原情况,逐步摄取纤维含量高食物,以保持排便顺畅、维护肠道健康。
因此,当经医师评估肠道功能恢复正常后,应均衡摄取全谷根茎类、豆鱼肉蛋类、低脂乳品、油脂与坚果种子类、蔬菜类及水果类等六大类食物。
三餐以五谷为主食,可适度搭配高纤维、非精致谷类,如胚芽米、全麦、糙米等。烹调方式以少油、少盐、少糖为主,避免油炸或是过度腌渍的食物。蔬菜方面摄取足够,可多摄取深绿色蔬菜(如花椰菜、芦笋、菠菜),含有丰富叶酸、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及膳食纤维。肉类建议摄取脂肪量较低的白肉,如多吃鸡肉、鱼肉,少吃牛、羊、猪肉等红肉。水果方面,可多摄取富含水溶性纤维的水果,如苹果、木瓜、哈密瓜、香瓜、葡萄、香蕉等。每日喝足2000c.c 水分,促进肠道蠕动与排便。但需注意的是,若病患会因为肠道粘黏、狭窄、容易胀气等状况,则需长期使用低渣饮食,以减少肠道阻塞的情形。

大肠癌术后饮食,着重在提供病人足够体力,避免营养不良。因此要,遵守高蛋白、高热量、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其中动物性蛋白应占每日蛋白质摄取一半以上,以利身体组织修复。
进行大肠癌手术后,应采渐进式饮食方式。排气后先饮水,接着分别从清流质、低渣半流质到低渣软质饮食,视病患状况,约8 周后回归到正常饮食。
特别提醒的是,每位病人状况不同,仍需依照医师及营养师指示,依照恢复状况调整合适的饮食方式。
大肠癌术后饮食建议饮食方式
时程
建议饮食
清流质饮食
1 至2 天
米汤、无油肉汤、鱼汤、清澈果汁、运动饮料
低渣全流质饮食
1 至2天
将煮熟的稀饭、低渣蔬菜、鱼肉(蛋或豆腐亦可),放入果汁机搅打成流质后食用
低渣半流质饮食
1 至2 周
将稀饭(或面)、低渣蔬菜、鱼(瘦绞肉、豆腐或蛋亦可)煮成咸粥状食用
低渣软质饮食
6 至8 周
淀粉:精制谷类,如白米饭、白面条蛋白质:蛋、豆腐、瘦绞肉,避免油炸、油煎等料理方式,以水煮、清蒸为佳蔬菜:过滤无渣蔬菜汁、嫩的叶菜、去皮去子瓜类水果:过滤无渣果汁、纤维量少且去皮、去子的水果, 如木瓜、哈密瓜、香瓜、葡萄、香蕉等
大肠癌可以喝蛋白粉吗?哪些补品能吃?蛋白粉为辅助性营养补充品,治疗期间可在医师及营养师指导下适量使用,可以选择手术癌症等专用的的乳清蛋白粉。最好是有特殊膳食标识的,一般都是营养科用的产品。比如倍元星分离乳清蛋白粉,其配方其配方特点为高蛋白含量(含必需氨基酸及支链氨基酸),有助于维持肌肉量;同时具备低磷、低钾、低脂、低碳水、无蔗糖的特性,肾友可减少磷钾代谢负担,糖友无需担心血糖波动,适用人群更广泛。
大肠癌患者术后或放化疗期间,若肠道耐受性差,可优先选择低渣、零脂肪、易吸收的清流质配方营养品。

均衡饮食、摄取足够纤维与水分,并避免上述地雷饮食,是养护肠道、预防大肠癌的重要关键。
充足纤维+水分补充足量水份和纤维,可以增加粪便体积、促进排便,降低致癌物质停留肠道的机会。每日摄取应尽量符合「蔬果579」准则,青少年一日3 份蔬菜、2 份水果;女性4 份蔬菜、3 份水果;男性5 份蔬菜、4 份水果。
许自齐医师提醒,虽然水果及蔬菜都能提供纤维,但考量到水果糖分较高,适度摄取即可,但不要取代蔬菜成为纤维的主要来源。
白肉比红肉佳鱼、虾、鸡肉等白肉含有优质蛋白质,而红肉如牛肉、猪肉则可能会增加得到大肠癌的危险性,应尽量减少食用。
补充适量钙质研究发现,钙质可与肠道中的胆酸结合,对于大肠癌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罹癌的危险性。钙质丰富的食物包括牛奶及乳制品、小鱼、鱼干、虾类、牡蛎、豆类、豆制品及深色蔬菜等。但因多吃奶类亦可能增加动物性脂肪的摄取,故建议可选择低脂奶、脱脂奶较合适。
抗氧化维生素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C、E等,都具有抗氧化、预防发炎等作用,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可减少化学物质诱发大肠癌。
黄红色的蔬果含有丰富β - 胡萝卜素,如胡萝卜、番茄、番薯、木瓜、菠菜。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果如番石榴、柑橘类、柠檬、奇异果等。维生素E丰富的食物则包含全榖类、小麦胚芽、蛋黄、坚果类、深绿色蔬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