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1年2月8日,乾隆踏上了首次寻访江南的路,这也是他的第一次南巡。
说起乾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康乾盛世”让清朝到了最繁荣的时期,
但是也正是乾隆时期,清王朝进入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乾隆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乾隆
第一,乾隆在执政初期励精图治,清王朝越来越繁荣。
乾隆皇帝在即位初期,提出了“宽严相济”的施政方针。
乾隆强调为政以宽,与民休息,实行仁政。
即位当年,乾隆即免去以前百姓所欠钱粮,后陆续减轻多项农业和商业赋税。
对雍正帝时期一些过于严苛的政策进行调整,改革了耗羡归公、摊丁入亩、垦田升科中的弊端,停止了清丈土地、契纸契根法、营田水利等多项不合理政策。
同时还兴修水利,进行了浙江海塘、黄河治理等多项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水利工程。
在商业方面,与传统的轻商思想不同,乾隆重视商人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有计划地采取措施,禁止官府勒索商人,保护商业资本发展。
平定台湾战图册
通过各方面的举措,乾隆在执政前期减轻了人民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和了统治集团内部关系,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整个社会经济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为日后的全盛局面奠定了基础。
在执政前期,乾隆还重视吏治,重视官员选拔,通过京察大计等形式对官员进行考核,对官吏不称职的考核标准进行细致规定,并对贪污官员严加惩治。
对于王室宗亲,乾隆为避免宗室干政弊端,还做出了将其彻底排斥在最高权力机构之外的决定,从此形成了亲王宗室不入军机处的制度,相沿近一百二十年。
在乾隆皇帝的统治下,清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这一切都归功于乾隆皇帝在执政初期励精图治,实施宽严相济的治国方略。
唐寅《事茗图》
第二,乾隆喜欢效仿康熙,在位期间,曾六次南巡江南。
乾隆的祖父康熙帝也曾六次南巡,乾隆皇帝效仿祖父的做法,希望通过南巡了解江南的情况,视察水利工程的进行情况,并免去钱粮赋税,减轻当地负担。
每次一般都要到江宁府、苏州府、杭州府、扬州府,后四次还巡幸了浙江的海宁。
乾隆印章
虽然乾隆通过这六次南巡,对江南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民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他视察了许多水利工程的进行情况,并经常免去钱粮赋税,减轻了当地负担。
这些举措对于促进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他南巡排场巨大,浪费了大量财力物力。
他所到之处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式和宴会,接待费用高昂。
这种奢侈浪费助长了社会浮华之风,有史家甚至认为这也是清朝后期国力衰竭的原因之一。
白莲教起义形势
第三,乾隆晚年宠信贪官和珅,吏治腐败。
和珅是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官员,他因为贪污受贿而被后人称为“贪官之王”。
和珅在乾隆朝中期发迹,升为军机大臣。
乾隆帝对他非常宠爱,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和珅趁机结党营私,招权纳贿,使吏治更加败坏。
和珅
当时,白莲教、天理教等农民起义不断爆发,清政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镇压。
为了支付军费,朝廷不断增加赋税,各级官吏借机敲诈勒索,百姓苦不堪言。
和珅还利用自己的职权,大肆敛财。
他通过收受贿赂、侵吞公款、掠夺民产等手段,积累了巨额财富。
据史书记载,和珅的家产堪比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
他的府邸富丽堂皇,堪比皇宫。
和珅还拥有一支庞大的私人卫队,其规模甚至超过了皇帝的御林军。
乾隆围猎图
乾隆帝去世后,嘉庆帝对和珅的贪腐行为深感愤慨,决心清除他的影响。
嘉庆帝下令查办和珅一案,历时两年多,终于将这位贪官拉下马来。和珅被判处死刑,并被抄家充公。
和珅案的查处震动了整个朝野,也给清朝吏治带来了一丝清明。
然而,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清朝的腐败问题。
随着清朝国力的衰落,吏治腐败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清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