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9年2月14日,嘉庆帝正式宣布彻查和珅贪污大案,将历史上最大的贪官绳之以法。
民间传说,和珅的家中查抄的银两就达八亿两。
虽然有史学家考证,实际是两三千万两白银左右,但是这也是清政府十几年的财政收入了。
和珅究竟是怎样的人,他是怎么一步一步成为这样的大贪官的?
和珅画像
第一,和珅早年家道中落,受到不少欺凌。
和珅出生于乾隆十五年,其家族世代获有军功,其父常保曾为福建副都统,其生母为河道总督嘉谟之女,继母为吏部尚书伍弥泰之女。
然而,在和珅童年时期,他的家庭陷入了困境,经济十分拮据。
尽管如此,和珅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知识的机会。
他与弟弟和琳一起接受私塾先生的启蒙教育,努力学习。
少年时期,他们被选入内务府创办的咸安宫官学读书。
和珅天资聪颖且读书刻苦,经常得到官学老师吴省兰、吴省钦等人的夸奖和表彰。
在咸安宫官学期间,和珅不仅熟读传统国学典籍,还精通满、汉文字,还掌握了蒙古文与藏语。
同时,他的诗词、书画、绘画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
和珅影视形象
尽管家境贫寒,但和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逐渐展现出了自己的潜力。
和珅的优异表现引起了直隶总督英廉的关注。
英廉看中了和珅的才华和潜力,决定资助他完成咸安宫官学学业。
在乾隆三十二年,英廉还将孙女冯氏嫁予和珅为妻。
尽管和珅在科举考试中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追求。
这些经历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知识和成就的决心。
乾隆皇帝画像
第二,和珅很能察言观色,知晓乾隆的心意,迎合乾隆。
和珅的官场生涯始于乾隆四十年,当时他只是一个三等侍卫。
然而,他的聪明才智和奉迎之术使他迅速获得了乾隆皇帝的赏识。
乾隆帝将他擢升为乾清门御前侍卫,兼正蓝旗副都统。
仅仅两个月后,乾隆帝又任命他为户部右侍郎,协助管理全国户口、田亩、赋税以及财政收支等事宜。
这一系列的提拔使和珅的官职和身份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的全家也被抬入上三旗的正黄旗。
乾隆四十三年,和珅再次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当时,吏部尚书永贵上书弹劾和珅收受贿赂,替他隐瞒了父亲病故的消息,让安明不必回乡守孝。
然而,事情败露后,和珅巧妙地将自己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仅因失察降两级留用。
阿桂画像
乾隆四十五年,和珅抓住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成功地将云贵总督李侍尧拉下马。
李侍尧曾言语得罪过和珅,因此和珅决定借此机会激怒乾隆帝,让他惩办李侍尧。
在审理此案时,和珅不仅揭露了李侍尧的贪污行为,还提出了彻底详查并清理积弊的建议。
乾隆帝对此非常满意,虽然本想任命和珅为云贵总督,但考虑到他不愿离开自己身边,于是任命福康安为云贵总督,让和珅火速回京。
回到京城后,和珅再次向乾隆帝展示了他的才干,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和议政王大臣。
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和珅善于奉迎、办事乖巧的一面。
他能够准确地洞察乾隆皇帝的心思,从而迎合他的心意。
这使得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乾隆皇帝身边的红人。
然而,和珅的成功并非完全建立在他的聪明才智之上。
他的敛财能力和对权力的追求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他的领导下,清朝国库日渐空虚,平民百姓遭受各种杂税勒索。
这使得他在民间的声望并不高。
四库全书
第三,和珅善于理财,他为乾隆收敛了大量的钱财,使得清朝在乾隆年间达到了鼎盛时期。
和珅最主要的举动便是在军机处内设立“密记处”,实行“议罪银”制度。
议罪银是一种罚款制度,在官员有过失或者皇帝认为其有过失时,需缴纳的“赎罪钱”,又称“罚银”“罚款”“罚项”“自行议罪银”“自行议罚银”等。
其形式为官员“自行议罪缴纳”,大致以职位高低、俸禄多少、官职肥缺而定,其目的是为了替皇帝敛财。
和珅是这项制度的主要倡议者,乾隆为了开辟新的财源弥补其巨大的开支,同意了和珅的提议。
直到乾隆逝世,这项制度才宣告终结。
和珅每隔一季,至多半年,便向乾隆帝汇报一次工作,并列具清单供乾隆帝预览。
由于和珅在此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很多官员为了逃脱罪责向他献媚取宠。
这项制度的实施助长了乾隆后期贪污成风和吏治的腐败,很多官员贪污便以此为挡箭牌。
嘉庆皇帝画像
它加重了人民负担,使许多官吏和商人深受打击,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社会危机和不安定因素也随之加深。
此外,和珅为了敛财,他对内务府的一些规定也做了改变。
他提出所有分府庄头由王府自行处理,以便兼并土地,因为以往分给各宗室王府庄头由内务府分拨制定,王府不能随意将其随意发卖。
后来,又建议乾隆帝将投充庄头和“老圈”庄头均视为圈地家奴,来提高租息。
总之,和珅作为乾隆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他在各方面的举措对当时的清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他的一些做法也引起了社会的不满和动荡。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和珅这一历史人物,从中汲取教训,为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