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军的武器装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对落后,为了实现我军的军事现代化,中央决定在轻武器方面以仿制苏式武器的发展道路。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军枪械装备的种类就几十种,制式化非常迫切。到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军参战部队的武器五花八门,于是在入朝前不得不从苏联紧急进口了36个步兵师的轻武器。
除了进口苏式武器,我国还通过仿制苏式莫辛纳甘1944型步枪,在1953年定型为53式步骑枪,在短期内初步完成轻武器的制式化,我军轻武器万国牌的现状得到改变。
然而莫辛纳甘步枪是1891年定型的一款步枪,到20世纪50年代时已经是非常落后了,我国随后再次从苏联引进了著名的AK-47自动步枪、SKS半自动步枪、RPD班用机枪等武器的生产技术。
AK-47自动步枪自从1947年问世后,苏联人一度认为这种武器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因此在前几年的生产过程中一直要求要对外进行保密,严禁进行拍照,而且在试验后还要求把弹壳也要捡回来。
随后冷战开始,苏联人除了在1949年列装部队外,为了拉拢更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先后向包括中国在内的19个国家提供了AK-47的生产许可证。
Ak-47自动步枪为7.62毫米口径,发射7.62×39毫米子弹,一个弹匣可以装30发子弹,可以选择半自动或者全自动的发射方式。有效射程300米,最大杀伤力射程1500米。
仿制Ak-47自动步枪的工作交给有“新中国第一枪厂”的626厂,该厂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批制式冲锋枪——50式冲锋枪,以及建国后我军所用制式轻武器大部分出自于该厂。
经过短时间的摸索,仿制Ak-47自动步枪的工作,在苏联技术顾问的指导下,很快便在1956年生产定型,被命名为“1956年式7.62毫米冲锋枪”,被简称为56式冲锋枪。
56式冲锋枪在AK-47突击步枪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而成,并且加装了枪刺,在1957年大量生产,随后列装到部队中。
根据AK-47仿制而成的56式冲锋枪一共有4个款式,除了在最初定型的56式冲锋枪外,1963年改型为56-1式冲锋枪,1980年改型为56-2式冲锋枪,1991年改型为QBZ56C式冲锋枪,56式冲锋枪是我国生产和装备量最大的自动步枪,现如今仍然在装备部队。
关于56式冲锋枪的叫法,在我国有很大的争议,最初官方把56式冲锋枪划归到冲锋枪的类别,因为当时我国还没有自动步枪的概念。
把56式冲锋枪划归为冲锋枪类别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列装部队之初,56式冲锋枪是给班长和副班长使用,原先在我军的步兵班班长和副班长使用的是50式和54式冲锋枪。
然而56式冲锋枪却确实是一款不折不扣的自动步枪,它的最初原型AK-47全名叫卡拉什尼科夫1947年式自动步枪,因此根据我们的习惯叫56式冲锋枪也对,叫56式自动步枪也没错,两种叫法对是对的。
我国仿制的56式冲锋枪装备部队后,在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大放异彩,我军一个装备56式枪族的步兵班凭借强大的火力,就可以轻松压制印军数倍的兵力,因此深受我军战士的喜爱。
在这次对印自卫反击战中,由于印军还是使用传统的单发步枪在火力上明显要逊色于我军使用的56式冲锋枪,因此在战场上出现了印军明明比我军人数多,但还是被我军击溃的例子。
在一次战斗中,我军一名副班长庞国兴所在的九连担任夜袭的尖兵连,敌人是印军的一支“王牌”部队,这些印军士兵普遍是大胡子,因此他们嘲笑我军士兵是“娃娃兵”。
1962年11月18日,九连开始对印军发起攻击,庞国兴手握56式冲锋枪一路对印军进行穷追猛打,最后发现自己竟然脱离了大部队,随后他与另外三名我军战士组成了新的战斗小组,他被推选为组长。
在之后的战斗中,四人战斗小组每人手持56式冲锋枪如入无人之境,所向披靡,后来有位战士在战斗中脱离战斗小组,四人小组变成了三人小组,但庞国兴等人并没畏惧,还是继续在印军阵地中与敌人周旋。
在这次战斗中,庞国兴战斗小组深入敌人阵地内15里,攻占了敌人两个炮兵阵地,击毙了印军一、二级准尉以下官兵7名,缴获敌人火炮7门,以及其他一批军用物资,建立了奇功。
56式冲锋枪与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班用轻机枪成为了当时我军班组武器的支柱。由于这三种武器都使用56式步枪弹,实现了我军班组武器弹药通用,受到了广大指战员们的一致好评。
听说56冲的制造成本和56半差不多,甚至更低。可是为什么我国在对越反击战之前都是以56半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