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斗智斗勇,在各个方面展开激烈的战斗。日军曾多次遭受抗日游击队的伏击,伤亡惨重,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在安徽省萧县杨楼镇黄庙村的一处农田里立着一块石碑,这块石碑记载了当年游击队奇袭日军黄庙村据点的光荣事迹。
这事发生在1938年8月23日,抗日游击队员机智勇闯日军黄庙据点,用“点一下名”打死一名日军的方式,几乎全歼据点里的日军,而自己则无一伤亡,这堪称是抗日初期一场神奇的漂亮仗。
萧县地理位置优越,是安徽省的北大门,陇海铁路在其北部穿过。日军在1938年5月占领萧县后,在境内烧杀抢掠,是无恶不作,让当地老百姓苦不堪言。
1938年7月底,中共中央将萧县境内的抗日游击武装,统一改编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十七大队,李砥平被任命为大队长,冯家萍被任命为指导员。
由于游击队员基本上都是萧县本地人,对县内的情况是了如指掌,自从萧县沦陷后,境内的“恐日病”是日增严重,严重影响到了全县人民的抗日热情。
考虑在种种因素,抗日游击队是急需要一场胜利来提升士气,来鼓舞全县人民的抗日热情,同时也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于是大队长李砥平便派出侦察员秘密去侦查。
不久,一名游击队侦察员获得一个重要情报:日军在占领萧县后,为了保护陇海铁路的安全,在黄庙铁路桥附近设立了一个新据点,修筑有碉堡和岗楼,还派有二三十人的小分队在据点驻扎。
在得到这个重要情报后,通过后续继续侦查后得知,这伙日寇平时耀武扬威惯了,不断地让老百姓进据点送东西,包括粮食、蔬菜、肉,他们的戒备性很小。
大队长李砥平便决定要全歼这胡日寇,于是在1938年8月21日晚上,他召集中层以上的干部在一个安全的小村庄,开了一个“诸葛会”来商讨如何全歼这股日军。
在讨论时,大多数人认为这黄庙村据点没有碉堡,外有壕沟,再加上敌人的武器装备精良,采取硬拼的方式并不好,最好还是以智取为好。
想要智取黄庙据点,就必须要弄懂该据点的内部情况,这就需要派人进去侦查,李砥平将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一名叫张庆林的游击队中队长,同时还让一名袁永赞的抗日积极分子陪同前往。
袁永赞是黄庙村附近的人,他虽然是个抗日积极分子,但他表面却对黄庙据点里的日寇非常恭顺,跟这些人混得很熟,深得他们的信任。
张庆林也是萧县人,原名陈怀玉,他之前曾被反动派被捕入狱,受到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的他机智地与敌人周旋,后来被组织营救出狱,在成立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十七大队时,被任命为中队长。
第二天一早,两个农民打扮的年轻人走在通往日军据点的小路上。前面的人边走边用小扇子扇风,后面的人则挑着一担菜,扁担上还挂着两只大公鸡,前头扇风的是袁永赞,后面挑担子的是张庆林。
来到据点前,日寇的哨兵用枪指着张庆林说:“你的,什么的干活?”
袁永赞笑着对日军哨兵说:“这是后村的,来给太君送礼的。”哨兵一听是来送礼的,脸上笑开了花,然后赶紧把他们给放了进去。
张庆林一边挑着东西一边四处观察,发现敌人的营房在碉堡一侧,而且在院子内没有发现有任何武器,他想大概是放在碉堡和营房内。
当他走进厨房看到伙夫后面露喜色,这人是被日军抓来做苦工的张大叔,家就在黄庙村,过去张庆林因为工作的原因来过黄庙村几次,与张大叔挺熟的。
张大叔看到张庆林后就明白了他的来意,就把知道的情况详细地告诉给张庆林,说据点里有21个鬼子,白天的时候门口只有一个人站岗,炮楼上白天没人,而且这些人还有午睡的习惯,一到12点开饭后就去午睡,这时候是日军最松懈的时候。
张庆林和袁永赞离开据点,马上将侦查到的情报向李砥平、冯家萍做了汇报,大家商量后决定第二天就行动。
8月23日中午,在通往黄庙据点的小路上,出现了5个挑着担子的人,他们在12时许准时到达黄庙据点附近,同时冯家萍带领4人预备队也到达预定地点。而李砥平、张庆林等人则带着大队其他人到黄庙西南准备阻击增援的敌人。
中午1时许,5名突击队员朝据点走去。据点外放哨的日军用刺刀向筐子里刺来刺去。他们的驳壳枪就在筐子下面,万一被发现就糟糕了。在这紧急关头,5名队员中的两人悄悄绕了过去,从背后一把掐住日军的脖子,另外一人快速摸出匕首刺上日军胸口。
解决日军哨兵后,5人迅速向院子内走去,竟然没有看到一个日本兵,他们快速从筐子里拿出驳壳枪,然后飞奔冲向日军午睡的宿舍等地方。
随着一阵枪声响起,不少敌人还在睡梦中就被击毙了。剩下的日军听到枪声惊醒后,顾不得穿上衣服就往外跑,有的还想去取挂在墙上的步枪进行抵抗。
突击队员们大多数是20岁上下的小伙子,玩心未泯,他们一边战斗还一边给日军士兵“点名”叫一声“胖子……”然后一枪,叫一声“你这个罗圈腿”然后又一枪。
当时有两名日本兵正在小河里洗澡,听到枪声后两人也是连衣服也没穿撒腿就跑,没跑多远就被冯家萍带领的预备队打死了一个,另外一个人非常狼狈地逃走了。
在这次战斗中,5名突击队员只用了大约10分钟便结束战斗,除了有一名日军士兵侥幸逃脱外,其余20人全部被击毙,游击队员无一人伤亡。
这一仗不但缴获了日军18支步枪,机枪1挺,手枪1把,还有大量的军用物资,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人们的抗日斗志。战后,延安新华社对这一仗进行了报道,高度赞扬了黄庙村据点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