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刀扬声:姜子牙的自我推销术绝技,周文王屈尊前往以师礼拜见

观景说史 2023-07-23 21:56:37

姜子牙是商朝末年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西周开国元勋,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又被称为姜太公、师尚父、太公望、吕望。

姜子牙早年曾在朝歌为官,但看不惯纣王的荒淫无道,而辞官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因晚年的生计无着落,姜子牙只好干起了屠牛的生意,成为了一介屠夫。

后来年届七十的姜子牙以屠夫得到了周文王的赏识,出将入相,列土封疆,成就了无上辉煌的大事业。那么姜子牙是如何与贵为君主的周文王相识、相知的?

根据民间典故中的说法,姜子牙钓鱼时所用的鱼钩是直的,美其名曰“愿者上钩”。周文王见到姜子牙后,认为他是个奇才,就请他出山辅佐周国。

姜子牙很爽快就答应了周文王的请求,但提出让周文王拉车,然后他高坐在车上。周文王求贤若渴,就真的拉了姜子牙走了数百步,但太累了就不想再拉了。

这时候姜子牙就让周文王再拉几步,然后周文王咬着牙坚持再拉了数百步,他实在是拉不动了。姜子牙下车后告诉周文王,你拉了我九百步,我保佑你有九百年的江山。

周文王一听姜子牙这样说,又要去拉车,姜子牙却制止了他,说这是天意,不可违也。上面这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这是民间传说,当然不能拿来当证据的。

晚年的姜子牙为了生计去当屠夫,所以他并不是一个悠闲自得的神仙中人,而是一个衣食无着的老者。虽然他有满腹经纶和一腔热血,但却要终老于市井之中。

姜子牙在商朝为官时也不是什么大官,名望是十分有限的,他想要靠名声去获得周文王的赏识是不太现实的。他更不会有闲情逸致去钓鱼,但根据史书记载这事还真发生了。

姜子牙去钓鱼,周文王去打猎,两人在河边“偶遇”,然后就开启了他辅佐周国一统天下的辉煌大事业,成就了周朝和姜子牙,这怎么看都像是一个传奇故事,其实事情的真相已经被屈原写了下来。

在屈原的《离骚》中有这样的场景:吕望之鼓刀兮,遭文王而得举。

接着在《楚辞》中他又说:师望在肆,吕何识,鼓刀杨声,后伺喜。

根据屈原的记载,周文王经常到市场去视察,而志向远大的姜子牙虽然已年近七旬,但他还是希望去辅佐明主,开创一个盛世,恰恰周文王就符合他的要求。

于是姜子牙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鼓刀扬声”去吸引周文王的注意力,他用独特的刀法以及声音让周文王懂得了他的诉求,然后二人在市场里相识到相知。

姜子牙通过与周文王沟通,成功的将自己推销给了周文王,但是姜子牙自我推销术用得炉火纯青的后在后面。

“鼓刀扬声”后,由于之前姜子牙默默无闻,只不过是一乡野屠夫,如何将自己的形象提升,然后为自己造势,于是他选择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周文王当时求贤若渴,在姜子牙“鼓刀扬声”时就希望他能辅佐自己,当他“无意间”碰上在河边无钩垂钓的姜子牙时,两人之间心有灵犀,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姜子牙为太师。

姜子牙的自我推销术是非常成功的,他在周文王事业要发展时期,向周文王展示了他的才华,但并没有立即放下屠刀就跟随周文王走,而是跟周文王定下了一个“渭水之约”,让周文王屈尊前往,隆重地请他出山,这无形中抬高了姜子牙在众人中的地位。

当周文王与姜子牙同车而归时,两人的心情都非常激动。从此,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登上了我国历史上的政治舞台,并书写了一个屠夫叱诧风云、改朝换代,成为齐国始祖的传奇之路。

参考文献:《史记》、《离骚》、《楚辞》、《尚书》、《韩诗外传》等

0 阅读: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