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刘思齐第一次赴朝给毛岸英扫墓,哭到无法站立,令人动容

话事社 2025-03-31 17:29:40

1959年初春,刘思齐在妹妹邵华陪伴下第一次去朝鲜祭奠毛岸英。照片里,29岁的她神情哀伤地站在墓前,邵华静静站在她身后。失去毛岸英这件事,成为刘思齐心里永远的痛。

很多人都知道刘思齐是毛岸英的夫人,但很少有人了解她在丈夫牺牲后的生活。1950年11月28日,28岁的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英勇献身。毛泽东主席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后,出于对刘思齐的保护,特意嘱咐身边人暂时不要告诉她这个不幸的消息。

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毛主席内心无比沉痛,但他选择将这份痛苦默默承受。在毛岸英之前,主席已有五位至亲为革命献出生命,但他依然坚持让儿子奔赴朝鲜前线。事后,主席曾对老友周世钊坦言:

毛泽东曾表示,身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果连自己的儿子都不送去朝鲜战场保家卫国,还有什么资格动员别人的孩子参战?大家都这样只让别人家孩子上前线,那领导人的表率作用体现在哪里?

毛岸英去世时,刘思齐还在上学,满心期待与丈夫团聚。根据记载,她是在丈夫离世一年后才得知这个悲痛的消息。此后,毛泽东像对待亲闺女一样照顾刘思齐的学业和生活。但老人家最盼望的,是刘思齐能重新嫁人,早日拥有自己的新家庭。

刘思齐后来回忆道:"岸英走后,他一直挂念着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学业、事业到身体状况,连我平时看什么书都放在心上。慢慢地,他像母亲般操心起我的婚事……"她曾表示,在去朝鲜祭奠毛岸英之前,自己绝不会考虑再婚。

得知刘思齐的真实心愿后,毛主席马上安排她去朝鲜为毛岸英祭扫。1959年2月某日,开国少将任荣突然接到罗瑞卿大将的电话,当时罗瑞卿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解放军总参谋长。

罗瑞卿特别叮嘱任荣,必须严格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安排刘思齐赴朝为毛岸英扫墓,所有费用从毛主席的稿费中支出。之所以选择任荣负责此事,是因为他之前担任过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和朝鲜停战委员会中方代表,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

几天后,罗瑞卿来电通知任荣。不久,刘思齐带着妹妹邵华坐火车到了丹东。1959年2月中的一天,任荣陪同姐妹俩等五人乘火车前往朝鲜平壤。到站后,刘思齐和邵华住进了中国驻朝大使馆。

车子缓缓驶近毛岸英烈士墓,刘思齐的情绪越发沉重。走进陵园后,任荣指着前方一座白色圆形墓冢告诉她:"那就是毛岸英同志的安息之地。"听到这句话,刘思齐再也控制不住,泪水瞬间流了下来。

刘思齐冲到墓前,一把抱住墓碑放声大哭,在场的人无不落泪。她悲痛欲绝,几次险些昏倒,腿软得站不起来,邵华赶紧上前扶住她。缓过劲后,刘思齐抽泣着说:"岸英,我总算见到你了,替爸爸来看你。这么多年才来,对不起,我来得太迟了......"

祭扫接近尾声时,刘思齐和邵华沿着毛岸英的墓缓缓绕行。泪水再次从刘思齐眼中滑落。她俯身从墓前捧起一抔黄土,用手帕仔细包好收进口袋。临走时她频频回望,仿佛要将眼前景象深深镌刻在心底。

刘思齐从朝鲜回来后,因为情绪低落加上当地严寒的天气,生了一场重病。在实现了为毛岸英扫墓的心愿后,毛主席又一次劝她重新组建家庭。1961年2月,她与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的副师级教师杨茂之结婚。

尽管刘思齐已经再婚,但毛主席仍然惦记着她,经常邀请她去中南海做客。刘思齐与杨茂之组建了美满家庭,他们共养育了四个子女。大儿子出生时,夫妻俩不约而同想到用"杨小英"这个名字,以此缅怀牺牲在战场上的毛岸英。

刘思齐准备回国时,专程去给毛岸英扫墓。志愿军50军副军长蔡正国的儿子蔡小东听说后,立即表示自己一直很敬佩毛岸英烈士,想跟着一起去。在墓前,刘思齐告诉蔡小东,毛岸英牺牲后,她从未见过烈士证明书,毛主席在世时也从未提起过这件事。

蔡小东当场说,他同样没见过父亲的烈士证。两人情况类似,显然不是偶然。刘思齐回国后经过多次查证,官方确认当年确实漏发了毛岸英的烈士证和抚恤金。

刘思齐后来拿到了补发的烈士证书和320元抚恤款。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作为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的抚恤金怎么才这么点?但这就是事实。在此特别向毛岸英烈士致敬!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