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豆豆年轻时有多漂亮?这张老照片能说明一切。1966年国庆节,北京天安门广场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庆祝活动。当时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了150万人的游行队伍。活动间隙,毛主席在城楼休息室会见了部分参加庆典的人员。
这张老照片很多人都见过,画面中毛主席坐在沙发上和农民顾阿桃握手,但目光却落在林豆豆身上,像是在听她说话。1966年9月,江苏太仓沙溪镇洪泾村的顾阿桃作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先进代表,受邀到北京参加国庆庆典,还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在天安门城楼的休息室里,林豆豆向毛主席讲述了顾阿桃的事。照片显示她随身带着相机,准备随时抓拍重要瞬间。就在林豆豆说话时,顾阿桃躬身向前,向主席伸出手,主席也伸手回应。
得知顾阿桃的事,毛主席马上站起来,又一次紧紧握住她的手。有个小插曲:这是顾阿桃第一次见毛主席,她太兴奋了,不小心打翻了茶杯,茶水洒到了主席的袖子上。
顾阿桃一时呆住了,手足无措。主席见状笑着安慰:"别紧张!"会见结束时,林豆豆向主席行了标准的军礼。照片里的她身着军装,扎着双辫,眉眼英气,容貌秀丽,举手投足间尽显端庄大气。
22岁的林豆豆为什么能登上天安门城楼?她当时有什么特殊背景?除了父亲是开国元帅林彪这个身份外,她还担任着《空军报》副总编的要职。1950年12月末,新组建的人民空军在朝鲜战场上执行"实战中建设、战斗中训练"的方针。
那段时间,《人民空军》杂志专门开辟了《志愿军空军通讯》版块,重点刊登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的动态。1958年3月,空军党委决定将原来的《人民空军》杂志升级为报纸形式出版,并在第二年正式改名为《空军报》。
自那时起,《空军报》开始记录中国空军的关键历史瞬间。1984年国庆阅兵时壮观的飞行编队,2008年汶川地震时空降兵15名勇士冒险跳伞救援等重大事件,都通过该报向公众呈现。
对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来说,能在《空军报》工作是非常光荣的事。1962年,林豆豆考上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专业,但由于健康原因经常缺课,学习跟不上。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她后来转学到北大中文系。
林豆豆在北大上学时,由于健康问题总需要请假回家休养。到了1964年,她因为出勤率太低没法继续学业,最终决定退学在家调养身体。看到身边同龄人纷纷开始工作,她也和父母商量,提出了想找份工作的打算。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当时空军高层领导大多曾在林彪指挥的四野部队任职。1965年3月,林豆豆开始到《空军报》工作。林彪对黄豆情有独钟,这个饮食偏好也体现在他给女儿取的小名上——"豆豆"就源自父亲钟爱的食物。
林豆豆即将步入职场,父亲林彪决定给她改个正式的名字"林立衡"。他希望女儿能站稳立场,在品德、学识和体质上全面发展,否则难以应对工作压力。
林豆豆到报社上班后,同事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叫她的小名,而是改口称她为"立衡同志"。虽然她热爱文学,但因为大学没念完,处理稿件写作和编辑工作有些困难。再加上身体时不时出问题,工作起来更不容易。
林豆豆工作认真,待人诚恳,经常向同事请教问题,大家都很喜欢她。没过多久,她就升任副总编一职,因此获得了参加国庆庆典的邀请。据知情人透露:
林豆豆的行踪只有报社副社长韩喆勤知道详情,其他人既不能参与也不许过问。她的出勤毫无规律可言——可能连续几天都来上班,也可能突然消失好几天。就连负责指导她的林毅也摸不清她的动向,既不敢多问,她也从不主动说明。
虽然如此,林彪对女儿林豆豆去报社上班这事还是挺支持的。每次看到女儿的文章见报,他都会马上剪下来,放在自己办公桌的玻璃板底下。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林豆豆在《空军报》前后干了十年,她觉得最有意义的事就是请毛主席为报纸题写了刊名。
林彪逝世后,其女儿林豆豆受到牵连,被下放到开封的43师农场参加劳动。1988年党中央作出决定,允许她返回北京,并安排到社科院历史所工作直至退休。现年80多岁的林豆豆,如今在北京过着平静的退休生活。
在纪念四野的活动中,人们有时会见到林豆豆出席。而《空军报》报社自她离开后,就再也没出现过她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