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东南沿海发生最多的是海战,在多次海战中也涌现出不少战斗英雄,张逸民是其中代表之一。
自1955年指挥快艇将敌人一艘舰船“洞庭号”击沉,他在东海舰队的名声也算起来了。
此后,职务也得到快速晋升,尤其在六十年代提拔最快。
1956年,他被提拔为大队参谋长,晋升为上尉,过去是舰艇艇长,是连级职务,如今直接提拔为团参谋长,他决定让自己选择大队参谋长和中队长,自己原因选择中队长。
担任团参谋长后,主管大队作战训练,副大队长负责行政工作。大队在不在时,军事工作他代管,把大队工作交给他,上级对他很信任。
此后参加金门海战,因为大队长兼任副支队长,他亲自上阵作战,作战中差点牺牲,由于当机立断,使得快艇上的战士们都安然无事。
1958年底,他被提拔为大队长,很激动,因为希望干军事主官,率领部队开始训练,解决各种问题。
1962年,蒋介石叫嚣要反攻,部队开始紧急备战,作为在东南沿海的海军更是义不容辞。部队开赴福建崇武驻防。
作为厦门水警区通知他开舰艇前指海军作战会议,福建军区也派人参加。在作战会议上研究方案,与厦门水警区司令高立忠顶牛。
当时参加会议的有五十多人,高立忠将军传达上级的指示,进行抗登陆作战指示。来这里开会之前,他就从别人那里得知高立忠司令脾气大,让着对方,别较真。在讨论作战方案时,他并没有说话,可大家都知道高立忠司令的脾气,也都没有说话,高立忠就点名让人发表意见,找到张逸民。
张逸民表示说点不同意见,他滔滔不绝说了很多,否定了高司令的方案,说了自己的想法,说一个大队可以歼灭6艘大型登陆舰。还没有说完,高司令的火气上来了,说他的计划不现实,好大口气。张逸民也不管,理直气壮说,不应该发火,既然要发扬民主,就应该让大家讲。
高司令说: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
就在俩人争执时,东海舰队副司令彭副司令到了,张逸民认为应该高司令台阶下,毕竟是首长。就这样,彭副司令请张逸民吃米线,让高司令作陪。
在吃饭时,他给高司令表达歉意,高司令也是性情中人:别看我发火了,可我内心还是很喜欢你的,当指挥员就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俩人此后也算是“不打不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