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并不打算侵略中国,志愿军不该出兵朝鲜?刻舟求剑般的言论

盛小弘 2023-05-21 10:13:25

直到今天,依然有人认为志愿军不应入朝作战,因为美国介入朝鲜战事并无侵略中国的打算。之所以会出现这类刻舟求剑般的言论,是因为发声者对于国际斗争中的战略主动权并无正确的认知,事实上决定出兵朝鲜绝对算是我国历史上最英明的一个决定。

美国介入朝鲜的意图

诚然美国最初布局朝鲜,其战略意图确实没有放在中国身上。二战结束以后,朝鲜半岛交给了美苏共管,后来又在南北相继扶持其两个代理人政权。苏联的目的是想将势力渗透进东北亚,美国则是想在东亚地区建立起一个针对苏联的C型防卫圈。

相对于美国扶持南韩的克制,苏联支援北朝鲜的力度就大了许多,这也导致了半岛军力出现失衡,使得朝鲜人民军率先发动半岛统一的历史进程。战争爆发以后,美国政府对待朝鲜战局的态度是有些捉摸不定的,一方面他们确实不想把战争继续扩大,因为就当时东北亚格局来说,朝鲜南北分治是最符合美国长期战略利益的。但另一方面朝鲜作为美苏争霸在东北亚的支点又不可能说放就放。

要知道一旦朝鲜统一了整个半岛,也就等于苏联掌握了朝鲜半岛,只要苏联乐意,完全可以获得朝鲜领导人的允许在半岛驻军。而一旦朝鲜成为了苏联的跳板,红军的兵锋将直接威胁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军事盟友日本以及驻日美军,这是美国人决不可能接受的。

所以对于美国人而言,朝鲜局势的底线就是南北分治,这样南韩至少可以成为日本的战略缓冲地带,最理想的结果就是自己扶持的傀儡政权统一半岛全境,这样一来美苏攻守之势将会彻底扭转,美军的兵锋直接威胁中国本土和苏联,头疼的将是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

所以即便美军真的打到鸭绿江边就停手,战略主动权也已经易手,和平与否完全由美国说了算,这将极大影响当时我国的国内建设,为了防备美军的突然袭击,我国可能必须提前启动三线建设,将整个东北地区转为中美之间的战略缓冲区。

中国出兵是忍无可忍

实际上,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在出兵朝鲜的问题上是直到最后时刻才做出的决断,当时国家内部也确实存在两种声音,而且不支持出兵的声音还占据了上风。原因也很简单,当时我国不管是政府还是军队内部,几乎都是久经沙场的战将,他们最擅长的是打仗,但最厌烦的也是打仗,更何况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也确实打不起仗了。

之所以最后国家领导人会力排众议出兵朝鲜,和美军在朝鲜的动作有十分深刻的联系,志愿军第一批入朝部队跨过鸭绿江当天,以美军为首的联军部队就已经占领了朝鲜首都平壤,志愿军入朝还不到一个星期,云山战役就爆发了。

中美两军之所以会这么快遭遇,其实就是因为联军正在以最快速度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推进,一旦让其在鸭绿江沿岸站稳脚跟,中国再想介入朝鲜局势就已经晚了,可以说中国出兵朝鲜完全是卡着点做出的决定。

有的人可能会说联军占领鸭绿江沿岸就占领呗,大不了解放军也在沿岸布置兵力防御,怎么也比跨境作战划得来吧。对于这种论调,周总理在70年前就已经进行过反驳,中朝江岸有1000多公里长,如果要布防将是一个举全国之力的大工程,投入未必就比出兵小。

更重要的是,就算布置了防御又真的有用吗,美军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强军,如果真的要开战,江岸防线在第一时间就会遭到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这样搞防御不但起不到效果还浪费钱,相比之下出兵朝鲜反而是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那毕竟不是中国领土,多一寸少一寸都不会会伤及我国的根本利益。

中国需要一场仗

对于新生的中国来说,中国也需要一场对外战争来立威,否则在美苏冷战的大环境下,中国很可能成为美苏争霸的牺牲品,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二号成员,一旦美苏冲突升级,中国本土很可能遭到美军的打击,毕竟打苏联容易引爆世界大战,打中国却能控制战争规模。

这绝非是耸人听闻,麦克阿瑟之所以面对志愿军入朝的消息依旧不改狂妄自大的本色,就是因为美军从上到下就没把志愿军当成过合格的对手,就连抗日战争,美国人也更倾向于认为是自己在太平洋战争中击败了日本,并用原子弹判处了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的死刑,中国只是一个给盟军打下手的存在。

更让人绝望的是,中国就算想要反对这类论调,在国际社会上也没有说服力,原因很简单,中国已经积弱百年,世界已经形成了中国是一个弱小国家的刻板印象,即便放出的话再狠也能是被当做耳旁风。

当朝鲜战争的节节胜利让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开始正视中国的声音,如果说第一次战役的时候,美国还心存侥幸,等到第二次战役结束,美国政府就已经知道自己在朝鲜是踹到铁板了,曾经战无不胜的美军在志愿军面前始终讨不到一点甜头,战线一退再退,仅仅三个月时间志愿军就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场的局面,这是美国上下难以理解的。

志愿军在朝鲜打出的威名直到今天仍然为中国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既然中国军队能靠小米加步枪的情况下战胜拥有飞机大炮的美军,那如今已经成长为一支实力超强的武装力量的解放军战力又能高到什么程度?各国对于中国军力的敬畏为我国和平发展的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0 阅读: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