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纯电动,跨国汽车巨头们为何突然选择“知难而退”?

汽车K线 2022-06-02 11:53:00

引言: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巨头意识到,生产纯电动车与电动化转型这两件事,一个是和特斯拉竞争,另一个简直就是在和金钱作对。

从眼前来看,新能源汽车补贴2023年恐怕不会延续了,人们等来的是持续到2022年底的乘用车购置税优惠(30万以内、2.0L及以下)。

从全世界范围来说,随着全球对碳排放的要求日趋严格,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公布了停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再加上特斯拉利润屡创历史新高、市值突破万亿美元。近两年各大传统汽车巨头们也都坐不住了,将特斯拉作为“假想敌”,把电动化作为角逐未来市场的“原动力”。

不过,在最近一个多月的时间,很多传统车企的态度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前不久,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突然表示,现在全心投入电动汽车还为时尚早。宝马CEO同样也有此意。此外,日产COO阿什瓦尼·古普塔也表示,现在还不是考虑是否分拆电动汽车业务的时候。

与此同时,之前甚嚣尘上的“苹果汽车”也彻底沦为传闻,而另一家科技巨头——三星,被媒体曝出决定放弃造车的消息。

1)传统车企知难而退?

最有资格向特斯拉发起挑战的巨头们,就这样“知难而退”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近20年的任何一个时间点,任何一家传统汽车制造商都有量产纯电动车的实力。但实际上,以大众汽车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巨头们,几乎都是在近两年,才官宣“跨入”新赛道。

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通用汽车EV1的昙花一现,到前几年电动版高尔夫的“清仓处理”,人们看不到任何一家传统汽车厂商的纯电动产品能在市场上引起一点波澜,也没听到过这些车企大佬们在电动车市场上的豪言壮语。

不过正像开篇所说,时间到了2021年,事情发生了“亿点点”变化。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3月大众集团在首次举办的Power Day(电池日)上表示,有信心在2025年赶超特斯拉。

大约半年后,大洋彼岸的通用汽车公司CEO Mary Barra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用汽车2025年在美国的电动汽车销量“绝对”可以赶上特斯拉。

这包括了两个层面的挑战:对外推出更受市场欢迎的纯电车型、对内完成一场史诗级企业转型。

所以,我们在大众集团2021财报当中,能明显归纳出电动化、成本优化和保障高利润车型等关键词。特别是电动化领域,作为“电池日”后的第一年,大众集团关于电动化领域的动作可谓言出必行,大众集团汽车业务的研发总支出达到156亿欧元,同比增长12%。

其中,电动汽车与数字化部分的投资在不断扩大。2021年12月,大众集团宣布计划在未来五年总共投资1590亿欧元,其中890亿欧元用于软件和电动汽车等技术,占总投资额的56%。

不难发现,大众集团十分清楚,赶超特斯拉的前提必须是不能自乱阵脚、盲目扩张,不然自己很容易就成了“跟钱过不去”的大冤种。

这样的思路在2022年一季度也得到了体现。虽然其一季度纯电动车交付量仅为9.91万辆,甚至比不过比亚迪两个月的EV销量。但营收与营业利润却依然保持着相对稳健的节奏,特别是营业利润,在营收同比基本持平的基础上,实现了75.7%的增长。

2)车企目光转移,与马斯克的“彩虹屁”

都说钱要花在刀刃上,看到大众集团的情况,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BBA”当中在纯电动领域表现最为激进的宝马,一再重申燃油车仍有市场,CEO齐普策还警告公司不应过于依赖少数几个国家,只关注电动车。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大家在投资电动车方面,都有着怎样的动态。

还是上文提及的日产COO阿什瓦尼·古普塔,虽然他认为现在拆分电动汽车业务还为时尚早,但他同时也透露,面对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需求,日产有意在美国新建第三座工厂。

此外,同样是在上文中称不会涉足电动车整车制造的三星也有了类似的计划。据前不久三星SDI官网显示,已经与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签署了一份协议,双方将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设合资电池工厂,计划投资超过25亿美元。

而在稍早之前,同样来自韩国的现代汽车也正式宣布,计划在美国乔治亚州建造一座55亿美元、专门用于制造电动车的工厂,年产规模将达30万辆。大约两天后,现代汽车又宣布,将在2025年前,在美国再投资50亿美元,用于机器人、城市空中交通、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据统计,这将使其到2025年在美国的投资总额高达100亿美元。

与此同时,之前还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大众集团将把电动车生产转移到中国和美国,并且会优先考虑中国市场的迪斯,却在一个月之后有了新的想法——将电动车生产的优先性转向了美国。联想到3月份传出大众集团在美国超71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以及迪斯在5月25日表示,将在美国新建一座工厂,负责生产Scout品牌的电动皮卡和SUV车型。

仅仅是5月,就能看到巨头们有关电动化的投资热情,正在集中寻找着新的目标。

就在同时,地处美国的两家电动车代表品牌:特斯拉和Rivian也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

或许是受到投资市场紧缩的影响,Rivian目前正在遭遇交付瓶颈。而正在东南亚地区物色新生产基地的特斯拉,其CEO马斯克也又一次在中国新能源领域玩儿起了“彩虹屁”,称赞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方面领先世界。

继称赞中国工人上班时披星戴月、任劳任怨,称赞微信功能丰富之后,人们无从知晓,马斯克最近接二连三夸赞中国背后的用意会是什么,但能明确的是,就在5月31日有媒体报道称,由于印度政府不同意削减整车进口关税,导致特斯拉原本“先卖车、再建厂”的计划无法实施,特斯拉在印度建厂的谈判陷入僵局,转而开始关注落地泰国的可能性。

这让人不禁想起5月初,有消息称丰田计划在印度投资超6亿美元推动当地减碳工作。毫无疑问,丰田所看中的,正是2030年电动车销量占比30%的短期目标,以及能在2070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的长期蓝图下,抢占一定的先机。

另一个有意思的消息是,早在4月底,由于一系列电动车起火事件的发生,印度政府宣布将对其背后的制造商采取严厉行动。

此时,再回看一年前丰田汽车董事寺岛茂树被问及对电动车的态度时,给出现在专注于纯电动车型为时过早的答复,并坚持认为非电动汽车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在全球范围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说当时这被看做是过于保守,甚至显得不思进取,那么在一年后的今天,无论是聚焦中国市场,还是放眼全球格局,传统车企巨头们幕后的深思熟虑,才逐渐显现出来。

那么,在市场即将全面回暖、强势复苏的大幕拉开之际,逐利的资本还会像去年那样偏爱特斯拉们么?相对传统的汽车业上市公司们,又能否在资本市场有新的起色?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2022年的白热化市场角逐虽迟但到。

0 阅读:17

汽车K线

简介:80、90后,关注汽车和经济, 理性客观、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