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春的某个深夜,我在直播平台展示淘来古董烟斗时,弹幕突然被"老年人才玩这个""不如盲盒有意思"的评论刷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85c80c4459de296d7d10af8d49a1ee2.png)
一时之间,内心五味杂陈,或许我一开始就错了。我是一个狂热的烟斗收藏家,二十年来,我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金钱,收集了有几百个烟斗。然而,如今回首,那些曾经让我痴迷的烟斗,却成了年轻人眼里的笑话,也让我自己陷入了一场荒诞的笑话之中。
我对烟斗的痴迷始于一次偶然的机会。那是在一个古董市场上,我看到了一只精美的石楠根烟斗。它的纹理细腻,色泽温润,手工雕刻的图案栩栩如生。我被它的美深深吸引,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从那以后,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烟斗收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5aef44ca90195bef309344a1efbaa20.png)
我阅读过不少关于烟斗的书籍,研究烟斗的历史、材质和工艺。烟斗的形制演变本身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简史。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苏美尔人用芦苇管吸食草药,这是烟斗最早的雏形。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工匠将烟斗塑造为艺术载体,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定制的水晶烟斗上,雕刻着但丁《神曲》的场景。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登喜路家族将烟斗制作推向工业化巅峰,每支烟斗需经历67道工序,石楠木根瘤要在地下窖藏陈化15年才能开料。
烟斗虽然是舶来品,但是进入中国后也带上了鲜明的中国印记,被称为是叼在嘴上的艺术品。鲁迅,黄永玉等都是烟斗的铁粉。我依稀记得在2012年北京荣宝春拍“珠宝、钟表及烟斗”专场拍卖中,11件烟斗共拍出135万元的高价。
而在国内拍卖会上出现烟斗以前,在上世纪80年代,拿破仑和路易十四时代的烟斗售价就卖到了上万美元。我是从2003年左右开始接触烟斗收藏的,20多年的时间里,不惜重金从全国各地甚至国外买来了几百只烟斗,从古老的石制烟斗到现代的高档品牌烟斗,应有尽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3bbe7b2c166d78345294c2c8b328fc0.png)
在2017年那会,也曾转手过几件烟斗,此后便抱着囤积居奇的心理,鲜少出手,希望以后能卖个高价。但是最近几年我发现行情变了,烟斗越来越难以变现,价格也一落千丈。
特别是电子烟等新兴产品逐渐兴起,它们不仅具有现代化的设计,还提供了更多的口味选择和便捷性。年轻人对传统烟斗的兴趣越来越少,甚至将其视为“落伍”的象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a9e4bfc1851cac7ae37596055744f52.png)
更让我头疼的是,烟斗的鉴定和评估非常复杂。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仿制品和赝品,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收藏家也难以辨别。我曾经花高价买下一只所谓的“古董烟斗”,后来才发现它只是一个现代的仿制品。这种被欺骗的感觉让我非常痛苦,但也让我更加小心谨慎。
实际上,烟斗收藏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烟斗的保养和维护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石楠根烟斗需要定期擦拭和保养,否则会失去光泽;而一些木质烟斗则容易受潮变形。我不得不学习各种保养技巧,购买专业的保养工具和材料。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bb0b5850a25c5ab8307ecb6a250cd8c.png)
如今,我的烟斗收藏在年轻人眼中已经变得毫无价值。他们更关注时尚、科技感强的物品,而我的烟斗则显得“老气横秋”。我的收藏室里摆满了各种烟斗,但再也没有人像我一样欣赏它们的美。我甚至尝试将一些烟斗出售,却发现市场上几乎无人问津。
现在,我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我的烟斗收藏成了一场荒诞的笑话。我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金钱,却换来了年轻人的嘲笑和市场的冷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564578c03f0a2c16f47253587d93681.png)
既然现状无可改变,我也想开了,追求收藏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转变。唯其如此,才能真正享受到收藏的乐趣,而不是陷入一场无尽的荒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