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什么要杀关羽?

天空蓝星 2024-11-28 04:44:46

我们知道三国蜀汉大将关羽死于荆州丢失之后,在民间更是留下了走麦城之说。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关羽被东吴俘获后,拒绝了孙权的劝降,最终被杀害。而三国志关羽的传记中,记载的则是孙权派遣部将堵击关羽,在临沮斩杀了关羽和其子关平,并无劝降之说。

关羽死在临沮,也就是今天湖北宜昌的远安县。而当时东吴的军事统帅吕蒙在公安,吴主孙权在荆州,都与临沮相距甚远,孙权亲自劝降之事大概率的不可信。关羽如果不是阵亡,俘后被斩杀的可能性最大。这样的话,应该是在东吴发起夺取荆州的战事之前,基本上就已经明确了如何处置关羽,那就是不留活口。

为什么孙权要杀关羽呢?首先一点,对于关羽基本上没有劝降的可能。当年在徐州之时,刘备大败于曹操,仅以身免,而关羽被俘。对于关羽曹操可谓是做到了仁至义尽,该办的该给的,只要能做到都没有落下,可到最后也没能留住关羽,只能是放他追随刘备去了。孙权自问不可能比曹操给关羽的更多,收服关羽是不可能的。

如果不杀关羽,他又不肯投降,那就只有两条路:扣留或送回。送回无疑是放虎归山,给自己找麻烦。你夺了他的荆州,他一旦回去不得再来找你拼命?而扣留也不是好办法,一则是日久恐有生变,再则两方如果讲和你还得放回,终究是个祸患。

从两方的战略需求而言,荆州是东吴割据江东的保障,这在当年鲁肃和孙权的江东对时就已经讲的很明白了,而同时荆州也是蜀汉的战略要地,北伐的前进基地,因此双方都不可能放弃。为此也曾经发生过冲突,几乎引起大战,只是因为曹魏的压力才使得刘备做出了妥协,分荆州一半给了东吴。

但只要来自曹魏的压力减轻,蜀汉和东吴就会在荆州问题上发生冲突,这是不可调和的。而且只要在荆州的问题上双方大打出手,基本上就难以善终。还有一点,相对于蜀汉与曹魏的势不两立,东吴和曹魏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张。因此,相比于蜀汉,在形势允许的环境下,东吴更有可能翻脸。这种情况下,如果拿下关羽,杀掉他必然是东吴和孙权最好的选择。

从个人性格而言,孙权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对陆逊、对吕蒙都是如此,特别是在凌统身上表现的尤其明显。凌统在逍遥津之役中,为了救孙权部曲损失殆尽。要知道东吴政权就是由这些将领带着自己的私人部曲组合而成的,没有了自己的部曲基本上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而这之后孙权并没有给凌统特别的待遇,凌统也基本上从历史上消失了。有恩之人尚且如此,关羽拒绝联姻、出言不逊,瞧不起孙权等“江东鼠辈”,落入孙权之手下场不难想象。

其实在孙权决定和曹魏联手背刺关羽之时,就已经是打定了和刘备决裂的主意。既然要拿下荆州并控制荆州,消灭关羽不仅仅是现实需要,也是将来与刘备反扑之战的需要。关羽经营荆州多年,部众也只是因为家属陷于敌手而散去的,一旦反攻荆州,他的威胁有多大不言而喻。总的来讲,孙权既然对荆州动手,对关羽就不会手下留情,抓住了不投降就只有一死。

有人说关羽之死是吕蒙的擅自决定,其实是违背了孙权的意思的。这个说法基本上不可能,如果在这么重大的问题上,吕蒙敢自作主张,按照孙权的个性,吕蒙基本上也就到头了。孙权虽不是创业之主,但也是一代雄主,能和刘备曹操并立之人,其驭下的能力是不能怀疑的。

另外对于关羽的死,除了被俘后杀死,还有战死的说法。开头的关羽传中说孙权部将阻击关羽,将其斩杀,这里没有说是被俘后杀的还是战死的。在孙权部将潘璋的传记中,记载的是潘璋的部下马忠“禽羽”。“禽”通“擒”,我们通常认为关羽被擒获,就是从这而来。而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了“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我们知道这二人为关羽阵前所杀,这里的“禽”就不是擒获的意思。但在关羽水淹七军时,“禽禁”又是擒获于禁的说法。 可是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的又是“权击斩羽,传其首”,说的是击斩,也就是阵前所杀,表明关羽是战死的。这些林林总总的说法,让人难以确定。

最后再说说“孙十万”,他可谓是既胆大包天又胆小如鼠。袭取荆州、斩杀关羽,他做的是一气呵成,估计根本没有好好想过如何善后。但在关羽死后听人分析可能遭到刘备的报复又慌了,末了想了个嫁祸于人的办法,把关羽的首级献给了曹操。曹操哪里是等闲之辈,以诸侯之礼厚葬了关羽,又把皮球踢回了孙权。总的来看孙权此人虽然也是很有本事,有着“生子当如孙仲谋”之说,但要说鼠辈一词也不算辱没了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