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哈萨克斯坦是全球最大的铀矿开采国,已探明储量多达 70 万吨 ,占据全球总量相当可观的比例。
以往哈萨克斯坦出口矿物资源,主要依靠俄罗斯,但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多次对俄罗斯实施能源出口限制,俄罗斯则反手掐断了哈萨克斯坦的过境贸易 。
为了重新打通贸易通道,哈萨克斯坦不得不开启寻找新运输路线的艰难征程。

在经过百般斟酌、几番权衡之后,哈萨克斯坦将目光投向了东方,中国成为了他们的希望所在。
如果借道中国,只需要通过一个国家,就可以将铀矿运至东南沿海港口,再横跨太平洋抵达美国,这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无疑是出口铀矿的最佳选择。
但这一请求也让许多人感到困惑,毕竟中国与美国在诸多领域存在竞争,甚至美国还对中国实施过不少 “卡脖子” 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为何会同意哈萨克斯坦的借道请求呢?

哈萨克斯坦的铀矿储量极为惊人,已探明的储量高达约 70 万吨 ,在全球铀矿储量中占据着相当显著的比例,仅次于澳大利亚,位居世界第二。
自 2009 年以来,哈萨克斯坦的铀矿开采量便超越了澳大利亚,长期稳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铀矿生产巨头。

其 2021 年的铀矿产量高达 2.18 万吨,占当年全球总产量的 40% 以上 ,这一数据足以彰显其在全球铀矿市场的重要地位。
哈萨克斯坦的铀矿出口遍布世界各地,美国、欧盟、中国、俄罗斯等都是其重要的客户。

其中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能源消费国之一,对铀矿的需求量巨大,哈萨克斯坦的铀矿在满足美国核能发展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统计,2021 年哈萨克斯坦向美国供应的铀矿数量达到 6368 吨,占美国当年铀矿进口总量的 35.43% ,是美国重要的铀矿供应来源。

哈萨克斯坦地处中亚内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没有直接的出海口,这使得其矿产资源的运输严重依赖周边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
长期以来,哈萨克斯坦主要依靠俄罗斯的铁路和港口来运输铀矿。

而俄乌冲突的爆发彻底打破了这种运输格局,随着冲突的升级,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严厉的经济制裁,其中包括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限制。
俄罗斯为了应对制裁,维护自身利益,不得不采取一些反制措施,其中就包括切断哈萨克斯坦的过境贸易。

面对传统运输路线受阻的困境,哈萨克斯坦开始积极探寻新的运输路线,其中南线计划成为了他们的一个重要尝试。
而这条路线在实际运行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所以除了南线计划,哈萨克斯坦还考虑过其他一些运输方案,但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实施。

在尝试了多种运输路线都遭遇困境后,哈萨克斯坦终于将目光投向了东方的中国。
与其他路线相比,借道中国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铁路网络四通八达,从新疆到东南沿海港口的铁路运输十分便捷。

而且中国的海关管理规范,贸易流程高效,可以大大缩短货物的通关时间。
除此之外,中国一直秉持着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与哈萨克斯坦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关系,这为双方在运输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当哈萨克斯坦借道中国向美国卖矿的消息传出后,国内许多民众对中国同意这一借道请求,表示质疑和担忧。
民众担心,借道让哈萨克斯坦向美国出口铀矿,无疑是在帮助美国获取关键的战略资源,这可能会进一步增强美国在能源和军事领域的实力,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美国一直以来在国际事务中推行霸权主义,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挑起争端。
如果美国获得更多的铀矿资源,用于发展核能和军事力量,可能会更加有恃无恐地对中国进行战略打压,破坏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并且中国自身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对各类矿产资源有着巨大的需求。

虽然目前中国在核能发展方面有着自己的规划和布局,但大量铀矿从中国过境运往美国,可能会影响国际铀矿市场的价格走势,进而对中国国内的核能产业成本产生影响。
除此之外,中国的矿业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参与国际矿业市场的竞争。
哈萨克斯坦借道中国向美国卖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中国矿业企业的市场空间,影响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

从情感和民族主义的角度出发,美国近年来对中国的种种 “卡脖子” 行为,让许多民众对美国产生了不满和抵触情绪。
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同意借道帮助美国获取资源,让一些民众难以接受,他们认为这是在 “帮助敌人”,损害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那么我们中国为何会同意呢?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合作源远流长,自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哈萨克斯坦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2023 年,中哈双边贸易额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 410 亿美元 ,提前数年实现了两国元首提出的 2030 年贸易额达 400 亿美元的目标。

在投资领域,截至 2023 年,中国对哈投资累计达 253 亿美元 ,众多中资企业在哈萨克斯坦落地生根,涵盖能源、矿业、制造业、农业等多个行业。
可以说,哈萨克斯坦是中国 “一带一路” 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友谊。

在哈萨克斯坦面临铀矿运输困境时,中国同意借道,是对双方友好合作关系的延续和深化,体现了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秉持的互利共赢、守望相助的理念。
通过帮助哈萨克斯坦解决运输难题,不仅能够巩固中哈之间的传统友谊,还能进一步提升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水平,为未来的合作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并且从国际矿业市场的角度来看,即使中国禁止哈萨克斯坦借道向美国卖矿,美国也并非无路可走。
美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和资源消费大国,在全球资源市场上拥有广泛的渠道和影响力。
澳大利亚同样是铀矿资源的重要产地,其铀矿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且开采技术成熟,生产能力强大。

美国与澳大利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在矿产贸易领域也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历史。
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也是世界主要的铀矿供应国之一,其丰富的铀矿资源和先进的开采技术,使其在国际铀矿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美国与加拿大同属北美地区,地缘政治关系紧密,在能源资源领域的合作也十分频繁。
这意味着,即使中国不同意借道,美国依然可以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获取所需的铀矿资源,并不会对其铀矿供应造成实质性的限制。

中国禁止借道这一行为,更多的是一种姿态,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铀矿供应格局,也难以对美国形成有效的制约。
而只要我们中国同意借道协议,让中国成为中亚资源出口的“必经之路”,那将会提升区域经济主导权。
并且若未来中美关系恶化,中国可随时调整过境政策,间接影响美国铀供应链,可谓是一举两得。

表面看,中国同意借道是“助美得利”;实则,这是一步以退为进的高阶棋局,既赚了过路费,又巩固了中亚影响力,还展示了技术自信。
毕竟在国际博弈中,真正的赢家往往不是斤斤计较者,而是手握筹码、从容布局的一方。


财联社在2024-03-27关于《哈萨克斯坦寻求增加对美国的铀矿出口》的报道

观察者网在2025-02-18关于《欧美能源公司发愁:哈萨克斯坦的铀都卖给中俄了,我们快没的用了》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