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中美两国政府围绕钓鱼岛归属问题展开了多轮谈判。
某天,在一场关于抚养权的庭审现场,一位满头银丝的中年妇女突然推门冲了进来。
她大步流星地走到人群前,一脸不屑地高声宣布:“不用讨论了,钓鱼岛归我所有。”
话刚说完,周围的外交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这女人脑子有问题,赶紧叫保安把她赶了出去。
就在这时,她冷不丁掏出一叠纸,啪地一声甩在桌上,对着外交官们说道:“先别急着下结论,看完这个再说。”
外交官们半信半疑地翻开那份文件,没想到读完后,每个人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如果这份文件是真的,那么钓鱼岛的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这个女人到底什么来头?她手里怎么会有这份文件?
事情的源头还得从慈禧太后的亲信盛宣怀那儿讲起。
【01 盛宣怀为慈禧采药】
在中国近代历史的画卷中,盛宣怀堪称一位传奇人物。
他不仅亲身参与实际业务,还大力促进了上海经济的繁荣。
李鸿章这样形容他:“当官不忘赚钱,赚钱不忘当官。”
除了风光无限,他在官场上也多次遭遇险境,其中一次直接牵扯到了慈禧太后。
年过45的慈禧,正赶上更年期,身体各种不舒服,宫里的太医们想尽办法也治不好她的病。
之后听说有位叫马培之的民间神医,请他来宫里诊治,总算治好了我的顽疾。
几年后,慈禧太后再次病倒,她吩咐下人去请马培之来诊治,可这位名医早已不在人世。
盛宣怀因洋务运动相关事宜入宫面见慈禧太后,慈禧便吩咐他寻找医术高明的大夫或有效的药方。
盛宣怀这下可愁坏了,太后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必须得去找人帮忙,可上哪儿找这么合适的人选呢?
他去找马培之的徒弟们帮忙,但这些人都清楚服侍西太后有多危险,一个个都躲着不肯见他。
盛宣怀回到家后,心里翻来覆去琢磨个不停,结果把自己给折腾病了。
正巧,同事张成昭得知他身体不适,特地前来看望。
张成昭曾经考中了秀才,但在官场上始终混不出名堂。后来他投奔舅舅学做生意,结果把本钱全亏光了。
没办法,他舅舅只好把他介绍给盛宣怀,想着能在那里给他找个活儿干。
为了谋生,他在盛家药铺学起了中医。
他或许从未料到,这个看似平常的选择,居然会在无意间左右了钓鱼岛的未来命运!
盛宣怀回家后生病的消息一传开,他立刻赶去查看情况。
在跟张成昭交谈时,盛宣怀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他介绍了慈禧的健康状况,并请张成昭开一副调理的方子。
对方没意识到潜在危险,居然真的给他开了一副滋补的药方。
张成昭明确向盛宣怀表示,这个药方任何人服用都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他开的药方被药房调配成了一种滋补品,还起了个挺顺耳的名字,叫做"回春万寿丸"。
盛宣怀把这颗药丸送进了皇宫,慈禧服用后,意外地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她心情很好,一见到盛宣怀,就好奇地打听这个药方里究竟用了哪些药材。
这让盛宣怀犯了难,他没法直接说自己随便拉了个顶替的,因此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应对。
盛宣怀回到家后,心里越来越不安,急忙找来张成昭,两人一起讨论该如何应对这个难题。
张成昭一时没了主意,回到家就一头扎进医书堆里,拼命查找起来。
他无意间瞥见钓鱼台、黄尾屿和赤屿三个岛屿的名称,顿时灵机一动。
他吩咐盛宣怀编造了一个关于神医的传说:
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医生医术高超,他配制的“回春万寿丸”主要原料都产自这三个小岛。
为了让慈禧得到最有效的药,这位老中医亲自收集露水,用特殊的木材,经过整整四十九天不间断的熬煮,终于完成了这副珍贵的药方。
就在汤药熬制完成的那一刻,老神医因过度操劳,支撑不住晕倒在煎药炉旁。
慈禧一看这药方就愣住了,上面写的三个岛名她一个都不认识。
她请了几位大学者帮忙,终于搞明白了三岛到底在哪儿。
没想到,这些地方就在台湾周边。
为了奖励盛宣怀采药的贡献,她说道:"你采药立了大功,既然神医已经不在了,你又不缺钱,我就把药方里提到的三座岛送给你吧。"随后,她就把这三座岛屿转赠给了他。
【02 败家子盛老四送手谕】
因为帮慈禧找药,盛宣怀得到了她的重用,很快就升了官,还赚了不少钱。
据历史记载,盛宣怀去世时留下的遗产总额高达1349万两白银。
遗憾的是,这位有钱人似乎没掌握教会孩子理财的方法。
盛宣怀先后娶了三位妻子,共育有十个子女。在五个儿子中,最终只有盛恩颐一人长大成人,他在家中排行第四,因此大家习惯叫他"盛老四"。
盛宣怀在世时,对这颗独苗宠爱有加,几乎到了放纵的地步。
盛老四仗着家境富裕,在上海滩上可谓无法无天。
他是个爱车之人,当年上海第一辆奔驰就是他的座驾,车牌还是四个"4",开在路上特别抢眼。
他特别喜欢赌博,有一次玩得特别大,一晚上就输掉了整整一百套房子。
他总以为家里的钱永远用不尽,但现实却出乎他的意料。
1945年那会儿,他把家底儿都败光了。
他住着大房子,可那些酒肉朋友早就跑得没影了。
那天他兴致勃勃地跑到公园门口,本想进去看场表演,可摸了摸口袋发现钱不够,最后只能遗憾地离开了。
该交地租时,他手头空空如也,只好把田地收归公有。
后来,盛老四得知,他多年前送给台湾朋友抚养的女儿现在赚了大钱。
他立刻联系了女儿,想从她那儿得到一些经济上的帮助。
开篇提到的那个冲进会场的女子,正是这位名叫徐逸的女儿。
她原本的名字是盛毓真,后来才改了名。
联系上盛老四后,徐逸开门见山地说:“要钱没问题,但得拿慈禧那份手谕来换。”
在别人的地盘上,盛老四只好服软,把命令交给了徐逸,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谈判陷入僵局时,慈禧太后的手谕传到国内,让不少人为之振奋。
这直接说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慈禧掌权那会儿,清朝已经衰败不堪,对日本等强国心存畏惧。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一点从慈禧太后的行为就能看出——如果不是中国的土地,她怎么可能轻易把它赏给手下大臣呢?
事情真有这么容易解决吗?
【03 事情的反转】
得知慈禧传下旨意,上海图书馆的前任馆长顾廷龙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夏东元教授都不禁心生疑虑。
这两位学者长期研究盛氏家族的历史资料,翻阅了多达15万份文件,却始终没有发现慈禧太后的亲笔指令。
夏东元为了写好《盛宣怀传》,把这位历史人物的所有资料都查了个底朝天,就为了能把他写得活灵活现。
他翻阅报纸时,发现了徐逸手谕的影印件,一眼就看出其中有问题。
1893年的一封信里提到,盛宣怀当时担任太常寺正卿的职位。
然而事实是,盛宣怀直到1896年才正式上任。
此外,官职名称与实际情况不符,原本应该是太常寺少卿,却被写成了太常寺正卿。
之后有台湾专家指出,那份手谕上的印章其实是慈禧早年用的,后来她早就换掉了。
根据这些材料来看,这份手谕明显是假的。
当年,慈禧太后身边的太监私下联系了盛宣怀,让他出钱打点。作为交换,这些太监会在慈禧面前替他说话,把钓鱼三岛划归给他。
盛宣怀心里清楚这事不太对劲,但他也不敢招惹那些太监,只好乖乖掏了银子。
拿到银子后,没等几天,那位太监就真的给盛宣怀送来了一份手写的旨意。
盛宣怀心里明白,这东西是那个太监做出来的假货。
如果这封手谕是伪造的,徐逸这么做的真正意图到底是什么呢?
【04 徐逸野心的破灭】
为了确认慈禧手谕是否真实,记者特地前往东京,找到了盛老四的两个儿子盛毓邮和盛毓度,向他们进行了采访。
听完记者的话,两人一脸茫然,他们根本不知道父亲还有过和外国人生的孩子这回事。
在盛家,这两位年纪最大的长辈也拿不准徐逸的身份是真是假,至于那些年轻一代,就更说不出什么靠谱的意见了。
舆论风波掀起后,徐逸急忙赶往东京,拜访两位有分量的前辈,希望能赢得盛家其他成员的认可。
盛毓邮兄弟俩虽然之前接受采访时对徐逸有些疑虑,但真正见面时,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冷淡,反而在东京百货热情地接待了她。
不过,徐逸为了证明自己是谁,从包里拿出一封“父亲写给我的信”。
这一下子,直接把自己编的谎话给揭穿了。
信中提到了盛家财产被没收的情况,实际上这件事发生在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但信中的记录却误写成了1927年。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信上的日期显示是盛老四去世三年后写的。人都已经不在世了,这封信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这封信一看就是假的,根本不用怀疑。
更让他们感到奇怪的是,徐逸的穿着打扮也显得与众不同。
她裹着件大衣,内衬破了好几个洞,脚上的鞋也不合脚,没走多远就疼得直叫唤。
为了减轻脚部不适,徐逸在东京的商场里赤脚行走。
就算盛家没落了,作为盛家的千金小姐,也不该表现得这么不得体。
徐逸私下对盛毓邮的太太表示:“麻烦你帮忙劝劝你先生,只要这件事能办成,我发达了,你们也能跟着一起发财。”
这么做更让人看清了她是个骗子。
不久之后,盛家人从别人那里得知了徐逸的背景。
她其实是个美国姑娘,之前和这儿一家餐馆的老板住在一起。
她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实在没办法,只好跑到台湾去找活路。
为了捞到更多好处,她盯上了钓鱼岛这块肥肉。
她偷偷仿造了慈禧的诏书和盛老四的书信,静静等待合适的时机出手。
一听说中美要开钓鱼岛归属问题的听证会,她立马就来了兴趣。
只要能把钓鱼岛这些地方占为己有,自己就能发大财,所以干脆豁出去拼一把。
她的把戏玩得实在太拙劣,根本经不起任何推敲。
1972年,徐逸向美国官方声称,钓鱼岛理应归他所有。
她在台湾也办理了相关手续,声称自己对钓鱼岛的所有权是合法有效的。
这世上聪明人多的是,她的话虽然闹出了点动静,但大家并不买账。
【05 钓鱼岛只能属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