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62岁、63岁的人还能上奥运打比赛,75年50岁重来一次晚吗?

盼烟和趣事 2025-04-16 03:55:01

最近总在不断地回溯自己以前的人生,回过头去看看,好像也没有什么,值得自己为之骄傲的时刻。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上一直在疲于奔命。

小的时候,要学习好,不然没法向父母交代。

工作了之后,每天需要打卡上班,要不然就会扣工资。

结婚之后,不生孩子的时候,担心自己不孕不育。

生完孩子之后,所有的关注点全部在孩子身上。

当孩子考上大学离开家庭的时候,回头一看一地鸡毛。

中年夫妻之痒,工作之殇,父母相继的离世,以及沉重的经济负担。

忽然发现,好没意思!辛苦半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最近迷上了乒乓球比赛,至于为什么?

是因为我在这一项体育赛事中,看到了只要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

随着我喜欢的孙颖莎、王楚钦的活动现,于是我认识了很多乒乓球运动员,对于他们也能如数家珍。

在这一个群体的众生相中,我关注到了倪夏莲老师。

我之所以关注她,是因为61岁高龄的倪老师,在2024年居然能参加了巴黎奥运会,并且还取得了一场胜利。

这位在上海弄堂中成长起来的倪老师,于1976年进入了上海业余体校开始接受正规的乒乓球训练。

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倪夏莲在1979年的第四届全运会上,获得了女单亚军。

这也使她得以入选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同年,她正式成为中国国家队的一员。

在1983年,倪夏莲与郭跃华搭档,赢得了第37届世锦赛的混双冠军,以及帮助团队拿下了女团冠军。

同时她还在该届世乒赛上,获得了女子双打季军。

倪老师在当时的国家队,成绩斐然。

但是由于那个特殊时代因为一些原因,在国家队的职业生涯中,倪老师并不快乐。

由于倪老师是特殊打法,当时她的主管教练建议她技改。

而且在1983年的世乒赛中,教练组出于一些考量,要求倪老师在女子单打比赛中让球。

倪老师在当时,她认为自己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

在多年以后的采访中,倪老师提起这一段人生经历,面对镜头也是泣不成声。

由于倪老师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她自小的生活环境是很轻松的。

所以,养育了倪老师开朗乐观的性格。

既然不开心,倪老师就选择了离开。

在1987年,倪老师选择了退役。

之后,她选择继续深造,进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学习科技英语专业。因缘际会倪夏莲在1991年,她选择正式定居卢森堡。

自从定居卢森堡以来,倪夏莲成为卢森堡最出色的乒乓球运动员之一。

她多次代表卢森堡参加奥运会和其他国际赛事,成为奥运历史上年龄最大的乒乓球选手之一。

她还赢得了多个欧洲锦标赛冠军,并且在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以61岁的高龄再次参赛。

只是倪夏莲的签位不佳,在第二轮比赛中,就遇上了世界第一的孙颖莎。

但是在这一场比赛中,倪老师并没有放弃。

倪老师在场上打得异常顽强,甚至有一局比赛和孙颖莎将比分13-11打爆分。

虽然这一场比赛,倪老师被孙颖莎4-0零封,但是倪老师当时的笑容,却让全场观众为之动容。

除了作为运动员,倪夏莲还在卢森堡开设了自己的旅馆,并经营餐饮业务。

卢森堡政府为了表彰她的贡献,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条街道——“倪夏莲街”。

同年在倪夏莲的影响下,也是前国乒球员的,58岁的曾志英,也代表智利,参加了巴黎奥运会。

虽然曾志英1比4不敌,46岁的黎巴嫩选手玛丽安娜·萨哈基安,没有进入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的正赛,曾志英首轮即被淘汰,但她为了能圆梦奥运仍然非常激动。

曾志英在赛后动容地说:奥运女乒首轮比赛前一天,92岁的父亲发来了一段助威视频,并且说:小英,加油!

曾志英说:对于自己来说到了这个年纪,体验比成绩更重要,开心比胜负更重要。

在倪老师的影响下,不仅引得曾志英复出。

而且在最近开始的2025年澳门世界杯中,比倪老师年龄还大的李春丽老师,也选择了复出。

出生于1962年的李春丽,也曾经是国家队中的一员。

李春丽老师在退役之后,也是在1987年的时候,接受了新西兰华人协会的邀请,前往新西兰发展。

在新西兰,李春丽连续九年垄断冠军。

此外,她还代表新西兰参加了,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

在2002年的英联邦运动会中,李春丽获得了女单金牌、女双银牌、混双和女团铜牌。

此后李春丽就转向了乒乓球教学的工作,致力于在新西兰推广乒乓球项目。

这一次在2025年澳门世界杯中复出,63岁的李春丽刷新了,乒乓球世界杯最年长参赛者的纪录。

虽然在第一场比赛中,遇上了韩国的削球手徐孝元,以0-4不敌首轮就失败了。

但是在赛后采访中,李春丽说:当组委会说我打破倪夏莲的纪录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创造了历史。”

李春丽对于自己的未来,她说:“我想知道自己能走多远。如果身体允许,我希望参加2026年的世乒赛。”

在这三位长者的身上,不禁让我自问:我喜欢什么?我想过怎样的生活?

58岁、62岁、63岁都不能阻止追逐梦想的脚步,那么50岁为什么不可以?

就像乒乓球名将张本智和说过的:乒乓球没有应该!

那么同样我们的人生,也不应该被早早的盖棺定论!

随着我们的人生慢慢地递进,我们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之后,

可能出于趋利避害的原则,我们选择按部就班,

以不变应万变的稳定原则,来面对我们的生活。

而当我们面临退休之后的生活,孩子长大成人,离开父母,与自己的心上人组建家庭之后。

我们以前的社会角色,都会发生质的改变。

好像中年以后,随着责任角色的减弱,

我们不知道:我到底是谁?我到底为什么而活?

在荣格心理学理论中曾经指出:人的一生有两次诞生——一次是出生,一次是“心灵觉醒”。

50岁,就是这个关键的转折点。

所以50岁,才是我们人格独立真正的开始!

中国人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这不是让我们认命,而是在五十岁的时候,我们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以便我们重新定义自己的位置,整合自己扮演的角色,更好地承担我们的社会责任。

就像倪老师、曾老师、李老师一样,年轻的时候,看到不公,选择远赴他乡。

但是当自己的年龄和阅历丰盛起来的时候,她们选择尽自己的力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还能继续追逐梦想。

这就是三位老师的人格觉醒!

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

就像李春丽老师所说:“我希望激励那些认为‘太晚了’的人——只要热爱,永远来得及。”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亡。它们被活埋,在未来以更加丑陋的方式浮现。”

所以,年过五旬的我们,不要再为了所谓的颜面,而伪装自己的想法!

50岁,还不晚,我们可以对生活说:我可以!

一生那么长,哪怕走到人生的最后一刻,我们也为自己努力一把!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我也想为自己活一次”?

你现在敢做自己了吗?

欢迎在留言区说出你的故事,我会认真看每一条。

0 阅读:0

盼烟和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