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唐一代,才子众多,不但在文章方面造诣颇高,在诗词方面的造诣更加是天下无双,也诞生了很多鼎鼎大名的诗人。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了,两人合称“大李杜”。此外还有李商隐与杜牧的“小李杜”,写出“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贺知章雅号“诗狂”,写出《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号称“诗骨”。这些诗人的别称大都一眼就能看懂代表的什么意思,唯独一位诗人号称“诗鬼”让人初见之下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要带一个“鬼”字呢?此人是谁?李贺是也!
李贺是中唐诗人,出生之时距离“安史之乱”已过了四十载。北方藩镇割据,朝廷派系林立,唐王朝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这样的环境里,从前建立起来的秩序自然也就难以为继了,宗室子弟家道中落的不在少数,李贺便是其中之一。李贺出生于洛阳城,当时属于东都,与西都长安遥相对立。他的远祖叫李亮,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唐高祖继位后把李亮封为了大郑王,所以李贺也算是唐朝的远房宗室子弟。可惜,到了李贺这一代,和唐宗室的血缘关系早已十分稀疏了,老话说叫世远名微,不值一提了,但李贺仍然十分自豪自己有李唐宗室的血统。
李贺父亲叫李晋肃,年轻时被雇为"边上从事"。后来去了四川任职,在公安县时和表兄杜甫碰到了,两人好大一番感慨,正是“干戈寥落”、“四处飘零”。等到李贺出生时,李晋肃的仕途才稍微得到了点升迁,做了一方县令,可惜不久老死。李贺的母亲叫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女出嫁后,家里更加的困苦。无法的李贺两兄弟为了谋生混口饭只得四处游历。
此时李贺已有十八岁,但诗名远播,并与韩愈结识,两人互有赠诗。本想参加进士考试登科中举,奈何因为服丧要满三年。等到二十一岁时,来考试院考试时,被妒才者嫉恨,说李贺的父亲李晋肃的“晋”和“进”音相同,犯了忌讳,不得考试,虽有韩愈据理力争,但无济于事。李贺愤愤的离开了考试院。
不能参加考试对李贺的打击很大,也因此写了很多忧愤的诗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幸好后来有韩愈的推荐,加上自己的远房宗室的身份,经过宗人考核,得以留在京城做一个九品小官。由于官场黑暗,相互倾轧,李贺自感升迁无望,才华抱负无可施展,再加上妻子也病故,伤心之下辞官而去,想去南方施展一番才华,但天下乌鸦一般黑,无甚进展。最终,他经过朋友的推荐,在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收下做幕僚。没几年,郗士美因为讨伐割据的藩镇失败,告病回东都休养。李贺无处可去,只得也回了老家,忧愤之下,得了心病,没几年便去世了。年仅二十七岁,死前还在整理他的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