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反复难除?张仲景的智慧,简单四味药,湿气从头祛到脚

罗继红在记录 2025-04-06 22:44:46

湿气反复难除困扰着很多人,比如头晕乏力,四肢沉重,大便黏腻,下肢水肿等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其实一千八百年前,医圣张仲景就研究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祛湿方子——苓桂术甘汤,至今仍是中医祛湿的经典方剂。

这个方子只有四味药: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别看药材普通,配伍却非常精妙。中医祛湿讲究三个方法:利湿、渗湿、燥湿。这个方子把三种方法都包含了。

茯苓是祛湿的主力,性味甘淡平和,能引湿下行,使水湿从小便而解,简单来讲就是它能促进排尿,把湿气从小便排出去。同时还能健脾,从源头上减少湿气的产生。就像治理洪水,既要疏通河道,又要加固堤坝。

桂枝其辛温发散之性,能振奋一身阳气。湿气属于阴邪,需要阳气来化解。桂枝不仅能够温暖身体,促进血液循环,还能通过发汗帮助排湿。很多人在潮湿环境里会觉得身体发冷,桂枝正好能改善这个问题。更妙的是,它还能振奋脾阳,助脾胃运化之功,使湿邪无所遁形。

白术其苦温而燥之性,专入脾胃二经。它能像烘干机一样,把脾胃里的湿气"烘干"。脾胃功能好了,湿气自然就少了。白术生用时祛湿力强,炒制后补脾效佳,无论生熟,皆能健脾燥湿。它和茯苓配合使用,祛湿会更好。

炙甘草是这个方子的"调和剂"。既能调和诸药,使各味药材各司其职而不相冲,又能补中益气,强健脾胃这个"后天之本"。总而言之一句话,它能缓解其他药物的刺激性,保护脾胃,让整个方子更温和。

仲景先生这个方子告诉我们:治病不在用药多寡,而在配伍精当;不在药力峻猛,而在切中病机。四味寻常药,却能治顽固湿,这才是真正的中医智慧。

1 阅读:33
评论列表
  • 好历害四味药.张仲景是大家族。是数百人口的大家族 张仲景出生于东汉大瘟疫之时。张仲景死时 东汉大瘟疫还在爆发中 东汉大瘟疫人口減少一半。而张仲景家族更是人口减少三分之二。远大于东汉平均减少数。能把连自己家瘟死都控制不住的医生还捧成神医.写的医书《伤寒论》《金匮要略》捧成神书的那都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有人说张仲景因东汉大瘟才出伤寒论,这话没错。但忘了张仲景死时瘟疫还在爆发。不说张仲景时代吧。世界十大瘟第二名是清朝云南大瘟。据记载,仅仅在在昆明,人口“十存二三,田地半多荒芜,耕种无人”;这十存二三是什么意思。死亡率是70%以上。张仲景的三分之二也不过是60%以上而己。这时伤寒论出来多少年啦。近千年啦吧 中医这神书去那啦 更不用说历史上是三年一小瘟十年一大瘟。

  • 好历害四味药.张仲景是大家族。是数百人口的大家族 张仲景出生于东汉大瘟疫之时。张仲景死时 东汉大瘟疫还在爆发中 东汉大瘟疫人口減少一半。而张仲景家族更是人口减少三分之二。远大于东汉平均减少数。能把连自己家瘟死都控制不住的医生还捧成神医.写的医书《伤寒论》《金匮要略》捧成神书的那都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有人说张仲景因东汉大瘟才出伤寒论,这话没错。但忘了张仲景死时瘟疫还在爆发。不说张仲景时代吧。世界十大瘟第二名是清朝云南大瘟。据记载,仅仅在在昆明,人口“十存二三,田地半多荒芜,耕种无人”;这十存二三是什么意思。死亡率是70%以上。张仲景的三分之二也不过是60%以上而己。这时伤寒论出来多少年啦。近千年啦吧 中医这神书去那啦 更不用说历史上是三年一小瘟十年一大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