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来自山东的网友“静默如初”在头条发文道:“我想问问头条上的师友们,大家说说木兰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把所有的东西买齐,要到东、南、西、北各个地方采购呢?”
我国古典著名诗篇《木兰辞》想必大家都知道,里面有这么几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位网友的疑惑无疑就是源于此。
我走进评论区看看,网名叫“山水依然是山水”的作者回答了这个疑问,他说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叫“互文”,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释。
我感觉这位热心的网友并没有说到实质和根本处,此处应该是主要使用了另一种艺术手法一一“虚指”。
于是我把想法发布了出去。
很快就得到这位也是来自山东的网友的回复,他十分不认同我的认知,并叫我“复习”一下中学时学习过的艺术手法。
其实知识这玩意主要靠悟性,“学而时习之”未见得有用。道理不难理解:有多少整天都在刷题的学子,上了考场还是糊涂了,考不了多少分。
我也是“杠精”一个,不服这位网友不知是善意还是恶意的提醒,愤而写了一篇文章,标题为《承认自己无知是一件非常难的一件事》。

我在构思这篇作品时,虽然并没有“复习”有关修辞手法,但也确实认真思考了一番,以免疏漏造成常识性的错误。思考后的结论是:《木兰辞》中的几这句诗,其修辞手法不仅仅是互文和虚指,还包括烘托、回环往复等。外出散步时,我就此还与一位过去的同事交流了这个话题。这位老同事,他几十年来都是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自然对多年来一直被选为中学课文的《木兰辞》很熟悉。听了我与网友辩论的故事后,他想到了这组句子还有另外一个修辞手法,叫“铺排”(排比),我觉得甚是有理。
网友“君之兰……”看了我的拙作后,评论道:“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是非常有趣的,这才是上头条的真正意义。还有孔雀为什么要东南飞,而不是西北飞?”
有意味!又是一个“为什么”不期然地呈现出来了。这个发问与前面的那个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君子兰……”这位网友应该是受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这个句式的启发,从而联想到另一首名诗《孔雀东南飞》,继而有此发问。
这再一次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于是我略一构思,写就一篇文章《孔雀为什么是东南飞,而不是西北飞》。

这篇拙文发布后,与我是互相关注的江苏网友“姑苏客”,从三个角度论证了孔雀为什要东南飞,而不是西北飞:从务实的角度、从写作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这真的是难为了网友“姑苏客”,让他花费了一番苦功夫。
同为江苏的网友“小雅同学记事本”,也有一句耐人寻味的佳评:“因为西北有高楼,所以孔雀东南飞!”
有意思,也有道理!
我想起了确实有一句古诗句叫“西北有高楼”,但一时记不起这句诗是出自哪首诗作中。
网友“君子兰……”真的热情似火,见我的记性这么差,立马给我及观众发来了图片,图片上有“西北有高楼”的句子,原来是出自汉代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于是,趁此机会,我再次朗诵一遍《古诗十九首》原文:“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只因为一个疑问的提出,惊动了天南海北的众多网友,从中看出,大家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对中国的精典古诗词!
网友中,有问有答,有复习,有思维调动;也有争论,有抬杠,更有别出心裁的思绪;最重要的是,有满满的收获!
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参与者大多数人是退休人员,他们在头条上可谓其乐融融!经常看到“你来头条的目的是什么”这个话题,其答案就在此中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