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陆俨少山水画,论技艺谁更胜一筹。

孤丝阅览生活 2025-02-20 16:51:44

傅抱石与陆俨少,皆山水画坛之巨擘,技艺超群,各领风骚。今欲论其高下,实乃难上加难,然吾仍愿以拙笔,试述二人之技艺,以飨读者。

抱石先生,巴蜀游子,居蜀八载,得巴山烟雨之淋漓。其画瀑布、雨景,技高一筹,有“傅氏风雨下钟山”之美誉。观其作品,如临其境,雨丝苍苍,恢恢蒙蒙,飘洒逸宕,氤氲和融。彼之雨景,大气磅礴,气势过人,实乃山水画中一绝。抱石先生之用笔,奔放洒脱,粗细长短,随心所欲,宛如天成。其“抱石皴”法,更是打破笔墨约束之第一法门,使山石之纹理质感,跃然纸上。墨色浓淡,干湿相宜,泼墨破墨,技法娴熟,形成墨韵丰富、层次分明之效果。浓墨处厚重深沉,如山石之坚实;淡墨处空灵悠远,似山水之意境。抱石先生之画,高古迷离,印象主义之抽象感与风旋水泻、毫飞墨喷之精神气并存,给人以丰富细腻高级之审美体验。

陆俨少先生,亦是山水画坛之翘楚,其笔下瀑布壮美多姿,令人叹为观止。陆先生游历四方,得巴山蜀水、峡江巫云之奇绮变化,遂使其创作突破性地进入一新表现层次。彼之山水画,传统笔墨功力深厚,形式构图独到,尤善以长线条描水勾云,水纹描法写尽江波万态。其勾云之法,细拖笔中锋画云阳,淡毛曲线画云阴,虚实相间,妙趣横生。陆先生之留白与墨块技法,更是独步天下,留白以表现云雾、泉水、山径、浪花,墨块则以浓墨积点成块,反衬留白,形成鲜明对比。此等技法之运用,使画面虚实相济,韵味无穷。陆先生之画,气势恢弘,诗意盎然,虽与抱石先生之高古迷离略有不同,然亦能给人以强烈之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

若论技艺之高下,实难一概而论。抱石先生之画,重在气韵生动,笔墨淋漓,其雨景瀑布,更是无人能及。而陆俨少先生之画,则重在构图巧妙,笔墨韵味十足,其山水云雾,亦堪称一绝。二人之画,各有千秋,各擅胜场,皆为中国山水画坛之瑰宝。

且夫抱石先生,性情中人,其画如其人,激情澎湃,挥洒自如。彼之山水画,不仅是对自然之再现,更是对生命之礼赞。观其作品,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那种对大自然之热爱与敬畏,跃然纸上,令人动容。而陆俨少先生,则更注重笔墨之韵味与构图之巧妙。彼之画,往往于平淡中见真奇,于简约中见繁复,给人以无限之遐想与回味。

试看抱石先生之《万竿烟雨》,此画作于金刚坡下,是彼深入观察川东自然景象之结晶。画中烟雨蒙蒙,万竿翠竹摇曳生姿,山石草木,皆被雨水滋润得生机勃勃。此画用笔奔放,墨色淋漓,雨丝与云雾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幅变幻莫测之画面。观此画,如临其境,仿佛能闻到那湿润之空气,听到那淅沥之雨声。此乃抱石先生之绝技也!

再观陆俨少先生之《巫峡云涛》,此画以巫峡为背景,描绘了峡江云雾之奇幻变化。画中云雾缭绕,山峰时隐时现,江水波涛汹涌,激流漩涡随处可见。陆先生以长线条勾云描水,以留白与墨块表现云雾之虚实相间,使画面充满动感与韵律。观此画,如乘舟行于峡江之中,那惊心动魄之感,令人难以忘怀。此乃陆俨少先生之独门绝技也!

然则技艺之高下,岂止于此?二人之画,皆能于平凡中见非凡,于简约中见繁复。抱石先生之画,重气韵而轻形式;陆俨少先生之画,则重形式而轻气韵。此乃二人之不同处也。然正因其不同,方能使中国山水画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或曰:抱石先生之画,如狂风骤雨,气势磅礴;陆俨少先生之画,则如春风拂面,和煦宜人。此言得之。二人之画,各有其美,各有其妙。抱石先生之画,给人以震撼与力量;陆俨少先生之画,则给人以宁静与遐想。此乃二人之画所以能并驾齐驱、各领风骚之缘由也。

夫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唐宋以来,名家辈出,佳作迭现。抱石先生与陆俨少先生,皆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中国山水画之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二人之技艺,虽难以简单之高下论之,然其在中国山水画坛之地位,则无可争议也。

今人论画,往往以技艺为先。然则技艺之高下,岂易言之?抱石先生与陆俨少先生,皆能于笔墨之间见精神、于构图之中见意境。彼之画,非但技艺超群,更在于其能传达出对大自然之热爱与敬畏、对生命之礼赞与感悟。此乃二人之画所以能深入人心、流传千古之缘由也。

故吾以为:论技艺之高下,实难一概而论。抱石先生与陆俨少先生,皆为中国山水画坛之巨擘,其技艺之精湛、成就之卓越,皆令人叹为观止。二人之画,各有千秋、各擅胜场,皆为中国山水画之瑰宝也。后之览者,当以敬畏之心、欣赏之眼,去品味二人之画、感受二人之情,方能领略其画中之妙境、悟出其中之真谛也。

综上所述,傅抱石与陆俨少,皆山水画坛之泰斗,技艺超群,各领风骚。二人之画,各有千秋,难以简单之高下论之。然其在中国山水画坛之地位与贡献,则无可争议也。愿后人能铭记二人之卓越成就与不朽功勋,为中国山水画之发展继续努力前行!

0 阅读:0

孤丝阅览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