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旅行,甘孜州德格县,一个风景壮美人文厚重的地方

夜安看旅游 2024-10-12 18:17:28

有人问我,你关于甘孜州德格县的记忆是什么呢?

我想,应该是川藏北线国道317沿途古老沧桑的雀儿山,是宁静温柔的玉龙拉措,是金沙江对岸醒目的“西藏”二字,是十八军筑路进藏的悲壮历史;是错通翠湖宝石一般的瑰丽,是辽阔草原绵延不绝的生机,是高山峡谷让人心惊的险峻;是德格印经院浩如烟海的典藏与虔诚的转经者,是县城独具特色的康巴风情,是流传在这片土地上格萨尔王的故事……

德格这个名字,很早之前我就听说过,不过那时候大概只知道德格印经院。后来,亲自去过德格才发现,在这里,无论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历史、民俗传统,都有着许多闪光点。

德格,藏语意为善地。在国道317的路边,我曾看到“不到德格,未游康巴”这样的说法。在官方的宣传中,它是康巴文化中心、格萨尔王故里、南派藏医药发源地。而在我的眼里,它比这些名号更加鲜活、生动、厚重……

从地理位置来看,德格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川藏北线国道317从其县境中经过。如果你走国道317进藏的话,过了德格,就将离开四川进入西藏昌都的江达县。

所以,关于德格的记忆,很难离得开国道317。马尼干戈,雀儿山,玉龙拉措……这些在脑海中盘旋了许多年的地名,就这样在德格县境内一个接一个出现,串起我对国道317最为深刻的一段记忆。

当遥望雀儿山冰川,很难不想起当年十八军进藏的悲壮的历史。雀儿山曾被视为不可挑战的禁区,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地方,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那样的条件下,却筑起了公路。十八军将士们用钢钎、铁锤等极为原始的工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点点将公路修到了西藏。

在某一段金沙江畔,能看到对岸醒目的“西藏”二字。据说当年十八军就是从此处渡江,占领对面的岗托村,进入西藏。这段历史其实离我们并不算遥远,才不过数十年光阴,而金沙江两岸早已旧貌换新颜,川藏公路的路况也比以前好了太多,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但流传在这片土地上的红色记忆却永恒不灭。

在我看来,国道317是一条人文与自然景观交融的公路。而德格的自然风光之美却并不只在国道317沿途。在它的县境内有个让我觉得很是惊艳的地方,名为错通翠湖。去到错通翠湖并不容易,我记得当时有比较长一段路况不好,不知道现在如何了。三个大小、形状各异的美丽湖泊如同瑰丽夺目的宝石镶嵌于古老沧桑的群山之间,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日升月落,春夏秋冬,时间才造就了这样让人沉醉的美丽景象。群山之间,风声呼啸,山鹰飞过,苍茫而原始,但纯净的水,却为其增添了几分温柔与明艳。

如前所述,我对德格的最初印象源于德格印经院,所以来到德格,必然也会去到这里。根据资料,德格印经院始建于1729年,保存着近32万块木刻经版和画版,被誉为“藏文化大百科全书”、“雪山下的藏文化宝库”。

对德格印经院的最初印象是高大古朴,宏伟庄严,红墙高耸,金碧辉煌。围绕着这里转经的人们,一圈又一圈地表达着自己的虔诚。附近也有一些民宿、商店之类的建筑,以及摆摊的人们,白日里很是热闹。然而,当我们买好门票踏入印经院的大门,却宛如踏入了一个与外界隔绝的时空,熙攘的人声远去,时间的流动仿佛也开始变得缓慢起来。

我看网上有资料说,这座古老的木质结构建筑至今未通电,白日里,高原的阳光为这里提供了自然照明。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大概已经极少有人手工刻印。所以置身此地,有种恍若时光倒流的震撼感。其中最让我震撼的不是浩如烟海的典藏,而是传承,对古老文化的传承。

德格县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县,有资料说,这里的阿须草原是格萨尔王的诞生地。但是当时我们没有来得及去到阿须乡。在德格县城待了一些时间,感觉这座小城的康巴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建筑、饮食,以及人们的服饰等各方面都非常有特色。

虽然如今因为网络的发展,各方面信息都比较丰富了,但还是不时会有一些朋友专门来问我,川西高原地区的县城住宿、餐饮是否方便。我去过川西大多数县城,个人觉得这些县城食宿都还是挺方便的,你不能要求它有大城市那么好的条件和丰富的选择,但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觉得也还不错。而且我想,都会越来越好。

比如在德格县城,你可以住酒店,也可以选择民宿;可以吃藏餐,也有其他选择,比如火锅、串串,快餐、小吃等等;这里菜市场的蔬菜大多也是我熟悉的品种,这里的夜晚也是灯火辉煌,和谐安宁;这里的人们也会在广场上跳起舞,传递他们的欢乐……虽然这里没有大城市那样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和充满现代气息的滚滚车流,但独特的藏式建筑和大街上人们不急不缓的脚步却别有一番宁静祥和。

无怪乎,它被称为善地德格。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