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垒磊
小时候,父母老师和教科书给了我们一套对错的标准,要听话,不要撒谎;要努力,不要摆烂,要这个要那个,后来发现,他们自己也摆烂,他们自己也撒谎,他们自己也背地里说人坏话,他们自己也虚伪;父母在孩子面前一个样,在成年人那里另一个样,老师在学生面前是一个样,在校长面前,在教育局领导面前是另一个样。不仅是人,学校也一样,国家也一样,都不总是遵循他们自己说的那一套。
所以显然,这些伟光正的东西并不是对错的界限,长大以后,我们开始明白,这世上没有什么对错,只有利益,结果是好的,那就是对;结果是不好的,那就是错,所以今天你坑了人,只要没有后果,你就牛逼;今天你打了人,只要不被处理,那就可以;今天你诚实守信,结果被人耍,那就是错,就是活该。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心智永远停留的地方,比如以为犯罪无所谓的李天一,再比如只讲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躺平党,以及我们生活中所有只讲短期利益,目光短视的芸芸众生。
对错有没有?当然有,怎么判断?不要搬出伟光正的词汇,那些都是有条件的执行,单拎出来就是些屁。真正能判断对错的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你的对,是否可复制,是否可持续,是否导致了更大的错?
比如有人说没有对错,可以,那你去违法犯罪的事嘛,但你真的去执行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没你想象的那么爽,而你低估了你要付出的代价,所以这就是错——不是违反法律就是错,而是你不划算,就是错,当你被关在里面的时候,你想出来出不来,这就代表上一个直接行为是错的——如果你被关在里面特别特别的享受,那就是对。
同理,昨天有个小伙伴留言,说人家愿意买几千万的房子住着,尽管损失了很大的现金流,但人生过一天少一天,没法用金钱衡量。是啊,看起来这事儿就是很私人的,及时行乐也没有对错,但如果你在这里的及时行乐,是以在别的地方想及时行乐却不能及时行乐为代价,那就有对错了。比如你有无限的钱,你当然可以这样做,但你没有,你要砍那10块钱菜钱,你不舍得20块钱停车费,要转悠半小时去停免费的,你儿子想出国留学你心疼钱要跟他大吵一架,那你再说你住几千万的房子没有对错,就是自欺欺人了——你完全可以住几百万的房子,然后把你生活中所有跟钱有关的烦恼全部解决,如果你不承认这些所有的烦恼加起来,远大于你住那个房子获得的心理收益,那就是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无能而嘴硬了。
你说你就要吃这个冰淇淋,你说没有对错,可是这个冰淇淋可以换无数你也还想要的其他东西,而其他每一个获得的心理收益都跟冰淇淋一样大,你说你吃这个冰淇淋有没有对错?当然是有的。
我昨天看到一个小朋友跟她爸爸说要躺平,说那么辛苦干嘛,那躺平有没有错呢?很多人觉得没有对错,但这只对低欲望的人有效,如果你的欲望要被世人的分享所挑动,你要受其他人的欲望所影响,你的欲望标准要跟世人的平均看齐,那就错了,因为你会由于今天的躺平而更加躺不平,会因为今天的舒服,导致不舒服的地方更多。即如果你的躺平可持续,舒服可持续,它又不影响其他的不舒服,那它就是个好策略,而如果这个逻辑无法闭环,那它就是个烂策略,你选择躺平就是更低级的做法。
对和错,要看一个人是不是在整体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是整体,而不是局部,很多人觉得“没有对错”,是只看了局部的输赢,看不清事物之间的联系,算不清代价孰高孰低,以及没有想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而已——因为计算力不够,认知不够,所以不知道另一些选择会如何,以及算不清其他方案的细节,所以才认为当下的选择是好的。如果你开了上帝视角,把所有的方案和结果都摆在他眼前,再让他选,这时候他就会发现:
原来真的有对错。
(完)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