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咸党别争了,这才是最正宗的粽子

畅谈古今事 2019-06-04 22:21:49

眼看端午又来了,又到了吃粽子顶饭的时候。中国人的节日几乎都与吃有关,中国人爱吃,但各区域间的吃法、口味又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以至于每年端午节,都会掀起一场咸甜之争。既然咸甜各有味,那么最早投于江中祭奠屈原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呢?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粽子的存在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一书中,书中说道:“屈原在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百姓为了让鱼儿不食屈原尸身,将米放入竹筒,投入江中以祭屈原。”这样也就说明,最早投入江中的粽子是屈原死后就开始有了,最早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存在。

编辑

汨罗江

然而,翻遍很多古书,记载地方习俗和节令故事的《风土记》、《荆楚岁时记》都有记载端午,却都没有提到纪念屈原的事情,难道这个故事,是《续齐谐记》杜撰的?再次翻开《续齐谐记》这本书,写的大都是一些奇闻异事,就类似于今天的一些魔幻小说一样,这也说明这本书的可信度不高,端午纪念屈原的故事更多的可能是作者的加工,把民间的传说进一步地加工,从而进一步地传播,直到今天人人都信以为真。

辣条粽子 

既然用粽子纪念屈原的故事是假,那么就不存在投入江中的粽子,那么本文完!

那么假设真有百姓就做了将粽子投入江中的事情,那粽子是咸是甜?关于“粽子”的最早记载最早出现在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其中对粽有这样的解释:仲夏季节阴阳达到均匀调和的状态,而农历五月五日/夏至的时候,人们有用菰叶包裹黍米,再用灰汁将其煮至熟烂食用的习俗,这样做法的食品叫做“粽”或者“角黍”。

灰汁棕 

这里面提到的加工食材有黍米和灰汁,黍米现在被称为“大黄米”,而灰汁则指的是将草木灰浸泡并过滤后所得到的汁。这样综合来看,最早投入江中的粽子是没有馅的,而味道则偏无味或者有灰汁的微咸、苦味,所以咸甜党不用再争啦!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