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淼的大地上,山川、荒地、沙漠、沼泽、沟渠等各种复杂环境严重阻碍了人类的交流,尽管自然界存在着那么多危险,人类探索和交流的步伐也从未停止。即使在交通困难的时代,人类仍然可以穿越山河创造奇迹,一条古老的商业道路就此形成。
这条路线蜿蜒连绵,主干和分支甚至可以延伸到辽阔的大海,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壮举,直到现在它仍然可以重新获得一个欣欣向荣的生命力,它就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连通着西域各国与中原的文化交流,可谓是古代商业的命脉,但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隐忧,西域都护府就是这样一个保障生意人安全的存在。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了32万精锐部队,来到距大东城五公里的白登山,此时,强大的匈奴对正在崛起的汉朝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作为一个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匈奴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骏马速度可达60公里,当时匈奴骑兵经常凭借着骑兵优势骚扰南疆城镇,汉高祖刘邦决心彻底打败匈奴。
不料40万匈奴铁骑在白登山突然对汉军包围,困了七天七夜,白登山之战使得汉朝完全处于了劣势境地,为了守卫最后的领土必须采用友好的怀柔政策,,维护与匈奴的关系,达到和平休战的目的,养精蓄锐。
经过60~70年的养精蓄锐,西汉逐渐进入一个鼎盛时期,雄心壮志的汉武帝不再愿意臣服于匈奴,他此生最大的的愿望就是攻击北方的匈奴,扩张他的领土,一洗当年的屈辱,为了这个远大的志向,西汉王朝积极备战,养精蓄锐,听取朝臣意见加强外交。
公元前138至119年,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去联合大月氏、大宛一起攻打匈奴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他对西域地势、语言、风俗、政治都有所了解,为后面的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108年,后来汉武帝实行和亲政策,先后把的把皇室的两位公主嫁给了乌孙国国王,慢慢的让乌孙国从亲匈奴转变为了亲汉王朝。
公元前71年,汉朝皇帝刘洵派汉军五路远征匈奴,乌孙国派军协助汉朝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就此乌孙国成为汉朝在西域的最可靠的盟友,大汉与乌孙国的友好关系持续了百年之久。
张骞除了出使乌孙外,还派遣副使臣到大宛、大月氏、大夏等国访问,以促进汉朝,表达沟通的意愿。为方便汉朝的对西部地区的控制,公元前68年,汉朝第一次派郑吉带领军队到达西域,由他去管理天山的南部各地,掌握匈奴随时的动向。
不久匈奴内乱自相残杀,两败俱伤,到公元前60年,日逐王率领匈奴大军归顺于大汉王朝,至此匈奴势力退出西域的舞台。
匈奴击退后,当地的一些匈奴和少数民族与汉朝开始了走动,相互之间交易着商品货物,渐渐地交流变得越来越平凡,匈奴人们常常驱赶着牛马,带着各种边塞农作物来到大汉与这里的商人进行交易,而中原的丝绸、骆驼、驴子则慢慢的流进边塞地区。
这样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中西部文化的交流,也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0年,大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汉朝收复西域后,考虑到还有部分匈奴余党不愿归顺和所处边塞人烟稀少、道路凶险,因此任命郑吉担任第一任西域都护,去镇守边关。
"秩比二千石",郑吉作为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每年的俸禄与郡太守差不多的,大约二千石粮食,大汉为了加强西域的管理,并在西域开始驻扎军队、设立官职、推行汉令。
除都护作为最高级军事长官外,还设立了丞相、副校尉各一人,司马、侯、千人各二人。至此整个西域正式归属于大汉王朝,西域成了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史料记载郑吉一共管理着周边五十多个小国家,职责在于瓦解各国之间的矛盾,确保丝绸之路畅通无阻。据考古专家解释,汉代的都护府就是今天的新疆轮台一带地区。
从设立西域都护府以来,汉朝与西域都一直和平友好的交流着,从西汉末年、王莽新朝到东汉初年由于政权的腐败影响了西域都护府,对西域赋税年年加重百姓民不聊生,后来王莽强制杀掉了两个叛逃匈奴的小国首领更是引起了西域各国的不满。
在王莽掌权时期他更是变本加厉,居然提出了西域各小国的国王都从新削降为侯爵;匈奴首领"匈奴单于玺"被更改"匈奴单于章",任谁也无法接受这无缘无故的降级侮辱,因此作为属国的西域各国和匈奴都非常的不满。
匈奴对大汉王朝失望至极,不再愿意为大汉追杀北匈奴郅支单于,改变了以往臣服朝廷的态度,也逐渐变得分崩离析。
公元九年王莽篡汉后,原西汉副史陈良和对新朝律法十分不满,带着自己的军队和百姓逃离了大汉去投靠了匈奴,并且自称自己为"废汉大将军"。
由于大汉王朝的内乱无力管辖西部地区,于是任命亲汉的莎车国王为"西域大都尉",大汉派去的西域都护暂停履行西域都护府的职责。到公元89年,汉朝才把西域的各个小国家收复回来,东汉再次设立西域都护府,恢复了西汉在西域的管辖制度。
班超率军驻扎西域在西域担任都护府长达十一年之久,后来因病告老还乡,他的继承者在政治谋略上不怎么精通,造成了周边的一些匈奴再次有些躁动,直到后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班超的儿子班勇接连收复了周边的几个小国家。
三、设立西域都护府的历史意义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域正式成为了大汉王朝版图里的一部分,从此朝廷开始在西部行使着作为当家主人的主权。
西汉建立政府行政机关、任命官员、西部地区驻扎军队,登记本地户口,汉代的法令进行、聚集戍卒农民垦殖荒地等等,都是国家行使主权的重要内容,这为历代的中央权力在西部地区的管理奠定了基础。
建立西部地区都护府,已经打破了在西部地区孤立的小国家,在统一管理下创造了西部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汉王朝增强了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同时也加强西部地区和大陆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高西部地区对中原朝廷的认识。
从西汉到东汉,西部地区局势动荡,但西部地区的一些小国家居然派遣使者到中原,要求朝廷在当地设立西域都护府,让他们得到庇护,这反映出西部地区对汉朝政权的信任和忠诚于中央政权。
即使在东汉覆灭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西部地区的许多城市和国家仍然保留着汉朝颁发的印章。
由汉朝带来的各种技术也对西域统一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经验和熟练的劳动力给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因素,这些大大的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西部地区和中部平原的经济也非常互补,以及建立的西域都护府,使得了西部地区丝绸之路的顺畅,使西部地区的经济和中原产生持久的良性互动,从而使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的经济体系融入进了汉朝。
在西域都护府的建立下,中西文化不断交流碰撞融合,对两地区的经济、文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原把自己种茶采茶的技术、烧瓷、冶铁、凿井、礼仪制度等等技术传进了西部地区,而西域也把他们的汗血宝马、各种水果、核桃、毛皮、魔术、西域地区的音乐舞蹈等等传至中原,丰富了中西文化,丝绸之路就此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承重的打击了匈奴,确保了西部疆域的稳固,使得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促进了古文化的发展繁荣和民族融合。
同时,西域都护府确保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为古代中国和古印度、古罗马帝国的交往提供了重大便利,加强了古方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这段历史的长流中,我们懂得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是需要各国民族互助与互通的,不能闭关锁国。从古至今,不论是现今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还是我们古时的丝绸之路,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丝绸之路不仅是我们对外沟通和繁荣的纽带,还是国家腾飞的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