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这首词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话便是形容在魏晋南北朝中建立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刘裕这一生几乎是爽文小说男主的真实写照,小时候家庭贫困,长大后战无不胜,通过一系列战争把他战场上的敌人和反对他的政治对手在肉体上统统消灭,他的一生几乎是无敌的。
刘裕做了皇帝后,打压士族豪强,抑制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士,振兴教育, 终结了自西晋以来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宋朝扫除了自东晋南渡以来的种种颓势。
又因为他出生贫寒,深知民生艰苦,所以严以律己,生活非常节俭 ,但是在面对自己的将士部下和治下百姓的时候却十分慷慨,他是一个博爱的帝王,所以他才能将刘宋打理的一片繁荣,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得到十足的发展。正因为如此,他才能被李卓吾在《藏书》中评价为南朝第一帝,要知道南朝第一帝这个评价可不是谁都能担当的起的。
从刘裕的一生来看,刘裕曾经多次深陷险境,无论是平定孙恩之乱,还是讨伐桓玄篡逆,还是面对卢循和徐道覆的咄咄进攻,这些在常人看来惊险无比的战役场景,刘裕都能绝地反击,以弱胜强,所以我为什么会说刘裕的一生就像一部草根流玄幻小说的主角,实在是太具有传奇性了。
就这样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帝王,如果要评出他人生中遇到的最大劫难究竟是什么?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刘裕的父亲刘翘差点因为买不起奶粉钱想把刘裕扔掉这一事件最为凶险。因为无论是后来刘裕的以一敌千,还是空城计退敌孙恩,再还是以不到两千的募兵覆灭桓玄,这些事件当中刘裕都有反抗之力,他都能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来逆转乾坤,可是唯独在面对自己父亲想要扔掉自己的这件事情当中,只能听天由命,所以我才会说这件事情几乎是刘裕一生当中所遇到的最大劫难。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刘裕的父亲刘翘要狠心地扔掉自己的亲生儿子?
据史书记载,刘裕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可是到了刘裕他父亲刘翘这一代,家境已经没落了。刘翘的爷爷刘混做过武原县令,父亲刘靖更进一步做了东安郡的太守,按理说就凭这刘翘的父辈祖辈的官职,在晋朝实行的九品中正制中也能混个县令当当,可到了刘翘这一辈就差远了,刘裕的父亲刘翘只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弄了一个郡功曹的低职,别看这个郡功曹带了个郡字,职能也非常重要,可古代不比现今,这个职位在当时是被视为吏而非官的。
官是有正式编制的,而吏则是晋廷的临时工,事情一大堆工资却非常少,要知道当时晋朝生产力是比较低下的,又衣冠南渡到没经过系统性开发的南方,被门阀控制的傀儡朝廷自身都难保,财政可想而知?刘翘这种底下的临时工能拿的工资肯定是少之又少的。可能又会有人说刘翘虽然是个临时工,但毕竟是有权利的,应该能捞到很多工资之外的油水吧!应该不至于贫穷到要扔掉自己的亲生儿子这种地步呀,并且古人最注重传宗接代,刘裕又是他第一个孩子。
我想说地是,你们都想多了,经过五胡乱华后生存下来的平民百姓大都有一种狼性,因为不凶狠果决的人几乎都被淘汰完了,这样的情况下,有点智慧的人都不敢把人逼得太过。而且更重要的是刘翘工作的地方是京口,或者又叫北府,赫赫有名的北府兵就是从这里募招的,而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北府兵的人口组成是南逃过来的北方流民,这些流民的战斗力可谓是猛之又猛,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后来的北府兵团才能闯下偌大的威名,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知道京口这地方,就是朝廷专门来安置南逃过来的北方流民,所以刘翘的工作重心肯定是帮忙安置流民,这些流民大都比他刘翘自己还穷,所以刘翘是很少能捞到工资之外的油水。
正因为刘翘这微博的收入,我们的南朝第一帝刘裕差点因此中道崩殂,这也是刘裕这一生最危险的劫难。刘裕的母亲孝穆皇后赵安宗生完刘裕后,就因为一场大病离世了,这下可老为难刘翘了,因为他这点工资实在买不起奶粉,或者说请不起奶妈,于是在权衡利弊后,他极其无奈地做出了一个残忍决定,他要扔掉这个婴儿,与其看着这个婴儿活活饿死,还不如尽早扔了避免悲伤。那一刻,他绝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因为饥饿而号啕大哭的男婴,未来将会气吞山河,千军辟易,开创属于自己的帝国,而他这个不太称职的父亲还被追谥为孝穆皇帝。
所幸的是刘裕的婶婶及时阻止了刘翘的行动,她既哀痛自己妹妹的早亡,又怜惜这婴儿的无依,所以她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乳养起这个婴儿的责任,因为童年时一直寄养于婶婶家,所以这个男婴的小名便被唤做继奴。也许是希望男婴长大后能够不再受贫穷之苦,刘翘用富裕的裕字作为他的大名,有了婶婶的抚养,刘继奴才安然度过了童年。
在这段岁月里,手头突然变得富裕的刘翘又娶了一个老婆萧氏,随后又生下了两个儿子。所幸的是,萧氏对待刘裕如同亲生,刘裕和两个弟弟刘道规刘道怜关系也非常好,这两个兄弟后来也成为了刘裕建宋道路上的得力帮手,尤其是刘道规,其军事政治才能十分优秀,如果不是其早亡,刘穆之死后的职责很大可能就由其接手。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一切情况慢慢开始变好的时候,在刘裕十岁左右的时候,刘翘突然去世了,只留下萧氏一个人拉扯三个幼子,可想而知,这日子过得有多苦。所以身为家里的长子,刘裕年纪轻轻便要帮家里干活,不仅要每天上山砍柴,而且还要像刘皇叔一样编草鞋到集市上叫卖。但正因为这样的经历,使得他深谙世事之艰难,学会了审时度势,长期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接触,使得他做事、交友更是不拘泥于小节,这些性格的培养,为其以后无论是在战场上的英勇征伐,还是在官场上的游刃有余,都提供了较好的性格素养。
刘翘的突然去世,让年纪轻轻的刘裕过早便要负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这是刘裕的不幸,也是刘裕的幸运。
不幸的是,这一来便荒废了学业,导致刘裕后来只有小学文凭,又过早进入社会,染上了赌博喝酒的坏毛病,本来凭借刘裕祖上的出身,刘裕其实有资格步入官僚阶层的,当时东晋的选官机制是所谓的九品中正制,有资格当官的人都要接受本乡中正官的考察和品评,考察和品评的标准是一看德行,二看出身,现在刘裕一来文学素养不行,二来因为常常赌博喝酒,欠钱不还,这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名声,所以入仕也就跟他没什么关系了。
幸运的是,因为不能步入仕途,走父祖辈的老路,刘裕这辈子想混出头和唯一途径也就剩当兵这条路可以走了,这一切好似命运的安排,刘裕将谱写属于自己的辉煌,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
没钱还去赌博 被吊在树上差点打死
他的弟弟刘道规是他最亲密最信任的伙伴。刘穆之是他最得力的助手,结果都先走了。否则统一天下的机会还是有的
边荒传说!
军事是服务于政治的,刘裕北伐的核心目的是稳定提高威望,稳定新政权,恢复中原不是他的主要目的,甚至都不算附带目的。取法其上仅得其中,取法其中仅得其下。所以,北伐成果化为乌有是必然的。
气吞万里吹大了。孩子都没有一个好货色。这是人生中遇到自己家族被灭劫难呀。当然害死不少自己朋友北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