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国号选取的最大意外

明月扶摇 2023-04-21 10:18:56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国号与皇帝的姓相同的政权,陈朝的国号并不是陈朝开国君主陈霸先头脑一热用自己的姓当成了国号,陈武帝这个皇帝来之不易,他死前国内还有很多叛乱没平定,当时国内形势也不容许他任性,所以他选国号时是不太可能违背当时主流的传统观念,因为这样会给那些反对他的人带来更多攻伐他的理由,其实陈朝这个国号早在姬周时期就出现国,陈霸先把国号选作陈也是实实在在按照当时主流规矩来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不以姓氏为国号,是开国皇帝们的共识。班固在白虎通德论第一卷号的论述中这样解释,“不以姓为号,何?姓者,一定之称也,尊卑所同也。诸侯各称一国之号而有百姓矣,天子至尊,纪备有天下之号,而兼万国矣“。这句话的意思便是定下基调,国家是万民之邦,国号的选取不能带有个人色彩。

而在北宋之前,取国号的规矩主要来说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追溯先祖,另外一种便是谶语解读。追溯先祖是指以先祖的发迹之地,爵位或者封地作为国号,比如三家分晋时,韩赵魏都是依据自己祖先的发迹之地的名称来各自建立自己的国家的;刘裕建宋,就是追溯刘氏先祖世居彭城,而彭城又是春秋宋国的领土,所以刘裕先封宋公,立国以后定国号为宋,当时刘裕是汉室后代,选择新建宋朝就是因为当时叫汉的太多了;李渊建唐,是因为他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后来承袭了唐国公的爵位,所以就以自己的爵位名定国号为唐。而谶语解读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便是曹丕建魏,比如东汉一直流传,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又有涂高者魏也的说法,所以曹操在封公称王的时候,选择了邺城所在的魏郡,就是为了符合谶语,曹丕继承魏王以后篡汉,国号就定位魏。

但是在北宋之后,金、辽、大元、大明和大清等朝代基本上就不按套路出牌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元朝,明朝,清朝,这些叫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是错误的,因为元明清三朝他的国号是两个字的,分别叫大元、大明、大清。

陈霸先定国号为陈,其实选择的当时最具主流意义色彩的追溯先祖的方式来定国号的,陈霸先在南梁为臣时,先封为陈公,而后进位为陈王,那么陈霸先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封地定在陈地呢?根据陈书中的记载,陈朝皇帝祭天都是以胡公配祭,表明陈朝皇族的先祖是胡公,而胡公姓妫名满,是舜帝的后代,周武王灭商建周以后,将长女大姬嫁给妫满为妻,并将妫满封于陈地,建立陈国来奉祀舜帝,妫满死后谥号胡公,被称为陈胡公。陈胡公的后代子孙一支就以陈为姓,比如东汉的颍川陈氏,另外一只则以胡为姓,所以陈胡一家就是源自于此。陈霸先出生在吴兴(今浙江省长兴县)长城下若里人的一个普通家庭,由于出身不高,所以为了抬高身价,当时普遍的做法就是认一位重量级的祖先,这与曹操自称曹参之后,孙权自称孙武之后是一个道理。于是陈霸先翻遍家谱,自称是东汉名士陈寔之后,而陈寔出自颍川陈氏,当时的名门望族,是根正苗红的胡公后代,选他做祖宗也不丢脸。所以陈霸先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胡公的后人。既然陈霸先认了胡公为先祖,那么他肯定要继承先祖的陈国封爵,当陈霸先篡梁自立以后,定的国号自然也就是陈了,其实如果当时有另一个出身吴兴又姓胡的人造反当上了皇帝,那么他的国号很大概率也是陈。

所以陈朝的这个国号来自于陈霸先追溯的祖先封地西周陈地,并不是很多人字面意义上的认为陈霸先随随便便的就把自己的姓当成了国号,陈国国号和陈霸先的姓相同,纯属是一个意外。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