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俄乌战场呈现局部攻防交替态势。乌军抓住俄军前线部队轮换的战术窗口,在多个方向发起反攻,试图改善防御态势,但受限于资源不足,因此反击战果有限且代价显著。俄军则通过无人机与巡飞弹战术持续消耗乌军装备,同时在部分区域保持推进压力。

根据乌克兰战报群2月13日的消息,乌军在红军村方向使用自杀式巡飞弹击中一辆俄军T-90M坦克,穿透装甲后引发车内起火。坦克灭火抑爆系统启动,仅一名乘员成功逃生,其余两人因金属射流或高温气体致死。俄军成员脱险后遭乌军二次巡飞弹追击,大概率是“无了”。
乌军方面也有类似的例子。在苏梅至库尔斯克地区,一辆乌军M2“布莱德利”步战车与M113装甲车因桥梁坍塌被困,遭俄军第83空降旅两枚巡飞弹精准打击,桥梁崩塌导致载具被掩埋。这一方面显示出乌克兰后勤保障不足,也说明在现代战场的坦克面临巡飞弹威胁时,即便配备先进防护系统,乘员生存率仍是一大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人机和巡飞弹自然成为了俄乌战场上新的“宠儿”。俄军就曾多次使用光纤制导无人机,对乌军隐蔽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塞弗里斯克的装备库被穿透引爆,德军援乌PzH-2000自行火炮价值2000万欧元,也被俄军用成本不到三千美元的巡飞弹击毁。

为了挽救局势,乌克兰想了很多办法。乌军总指挥希尔斯基主张“主动防御”理论,但在红军村等方向的反攻消耗了本可用于固防的装甲储备,若未来一周无法消除俄军科特林突出部,战术主动性可能再度易手。
这就需要乌军给出更多的有生力量,但长久的征兵已经引发了乌克兰社会反弹。多起案例显示乌征兵系统存在粗暴执法:利沃夫大学教师被强征后遭殴打致颅骨骨折、第56旅士兵因拒缴工资被上级射杀。尽管泽连斯基归咎于“俄方舆论战”,但基层动员显然有着不小问题。

前线的战斗就是例证。根据美国媒体的2月14日的报道。乌军在科特林南部发动了数轮反攻,夺取数处建筑群并击退俄军两次反击。乌军第155机械化旅通过固守关键节点,暂时遏制俄军对红军村的合围企图。然而,乌军在皮沙涅的反攻效果不佳,还因此损失三辆装甲车及步兵单位,暴露出乌克兰军队缺乏协同突击行动的经验。
而且俄军在库拉霍沃方向的攻势一直没有放松。截止2月14日,俄军在安德里夫卡村推进显著,若控制该地,将使科斯强季尼夫卡与乌勒达尔陷入三面包围。乌军此前已极力避免向这些危险区域投送高价值装备,但仍有一辆汉马军车在撤离时遭俄军打击。
乌军在北部库尔斯克方向的战斗也陷入了僵局。自2月初发动的机械化营级反攻被俄军击退,俄军夺回切尔努什卡村,严寒或将导致乌军人员出现严重冻伤。总的来说,乌军在该方向攻势已停滞并成为消耗性对峙区域,但乌克兰失去了西方的全力援助后,这样的消耗是打不起的。

未来的俄乌战局,判断下来有三个最大可能的趋势。一是乌军局部反扑虽延缓俄军攻势,但难以扭转战略被动,且加剧装备与人员损耗。二是俄军通过低成本巡飞弹体系压制乌军西方重装备,迫使乌军分散部署并降低机动自由度。三是乌克兰的强征行为导致的士气问题与作战效能下降,可能进一步削弱乌军防线的稳定性。
接下来,红军村南部与库拉霍沃方向的争夺将决定顿巴斯中段战线走向,乌军需在战术反扑与保存实力间谨慎权衡,而俄军或通过持续无人机袭扰与重点方向突破,逐步压缩乌军防御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