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进入第四年,库尔斯克战场已成为双方战略博弈的核心。根据俄罗斯卫星网的报道,俄军近7个月内在库尔斯克方向歼灭了乌军15个旅,并摧毁大量装备。

俄军无人机操作手
实际上,俄军在库尔斯克战斗过程中,出现了多次战术创新,从远距离火炮精确打击到无人机蜂群渗透,俄军构建了多层次的“杀伤链”。
“伊斯坎德尔”覆盖100公里范围,火箭炮控制70公里区域,巡飞弹与卫星制导打击50公里内目标,而1-5公里范围内则由FPV无人机、反坦克地雷无人机和火炮形成密集火力网。
尤其是光纤控制的FPV无人机,凭借抗干扰能力和精准性,成为俄军突破乌军防线的关键武器,甚至能深入矿井搜索目标,极大压缩了乌军隐蔽空间。乌军无论在哪个方向,都有可能遭到俄军的打击,被歼灭15个旅也是情理之中。

俄军火力全开
俄军方表示,俄军现在每月在前线部署超10万架次的无人机,每天在上空晃荡的无人机超过3000架,形成了全天候监控与打击网络,并且将继续在库尔斯克方向展开行动,而乌军防空系统严重不足,难以应对低空威胁。
尽管乌军试图通过组建无人机战斗旅建立“15公里杀伤区”以争夺超低空制空权,但西方援助的滞后与装备适配性问题使其难以快速扭转局面。更严峻的是,美国近期释放的信号显示战略转向,美国防长赫格塞特明确排除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恢复2014年边界的目标,实质上暗示了对乌要求妥协的倾向。
尽管泽连斯基现在还是比较嘴硬,宣称“不会妥协”,而且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拒绝了美国要求得到乌克兰一半稀土资源的提议。但战场损耗与国际支持动摇的双重压力下,其谈判立场或将很快被迫调整。

乌克兰需要西方军援
当前,俄军持续挤压库尔斯克乌军控制区,而这里战役的意义已超越军事层面。俄军通过“消耗战术”,旨在彻底消除其作为谈判筹码的价值,而乌克兰能否在西方援助缩水前稳住防线,将决定未来战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