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命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如何落实为行动
由盖伊·希伯特、雷建军、邹磊编剧,曲江涛、邓斐、田野、刘畅、 王强、孟纪原联合导演的纪录片《共同命运》,是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如何落实为行动的具象展现。人类命运第一次全球化开始于大航海时代,此后经过多轮的国际贸易、世界大战,在二战之后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世贸秩序,然而这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从根本上讲依然是具有高度不平等的框架协议。冷战结束之后,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WTO至今,成为最负责任和担当的制造业大国。经过多年的韬光养晦和辛劳刻苦的奋斗,如今的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更高的幸福指引,可以说是负责任的大国,《共同命运》通过一带一路多个国际合作的和谐场景,表达了中国人为人为善、共同富裕、彼此和合的人类意识。
在大航海之前,国际贸易是通过多段合作完成的。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可以通过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从遥远的东方被不断转手交易到传说中的欧洲。21世纪的今天,面对全球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中国方案是全方位合作,中国人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起更为强大、更为持久、更有影响力的“一带一路”。这其中不仅有物质方面的贸易,更有人类文明的交汇协作。正如纪录片《共同命运》中,全球各地的人在与中国人的合作中都获得了双赢的客观效果,并且是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在东非的肯尼亚,中国人不仅帮助建设了铁路、开建了工厂,中国人举办的非盈利公益组织“造梦公益”,就让来自部落村庄的12岁小姑娘格瑞斯坐着中国修建的火车,从家乡来到首都内罗毕,顺利实现了学习画画的梦想,而且并非是她本人留在城市里,是有一个美术老师到了她的家乡。这段真实的经历,完全不是西方作秀式NGO组织的花样,格瑞斯和她的小伙伴们收益于中国方案,中国人给与他们的是方法论的改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便是中国既传统又现代的解决方案。
广州的吴英华,走的却是陆上丝绸之路,他是一名有着摄影师梦想的大货车司机,经常从广州出发经过西安、敦煌到霍尔果斯,然后将货物运抵哈萨克斯坦首都。这一条路上,他来他看,他想用相机征服。他的外甥女是一个叛逆的文艺女青年,与她一起上路,最初是相互瞧不上眼,经过漫长的旅程,他们理解并对方的梦想,外甥女最终成功在广州塔为舅舅举办了摄影展:“一个货车司机眼中的丝路”。这是两代人的精神生活的交流,也是丝路上这一端对于另外一端的美好想象。
《共同命运》里出现的角色,无论是大名鼎鼎的姚明和马云,还是更多的普通人,他们都得益于当前时代的共同进步,时代浪潮中砥砺前行,一浪更比一浪高,这是时代澎湃的声音,当然也就是梦想合成的巨响。从智利到西班牙,从约旦到全世界,我们的征服是星辰大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一个世界共同的进步,我们的共同命运就是相信明天会更好,当然是要在今天就认真的学习、工作和思考,只有行动起来才能约会到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