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的芯片豪赌:3亿美元买英伟达,自研芯片能扛起盈利大旗吗?

雁蓉聊车 2025-03-25 03:52:30

2025年3月,蔚来创始人李斌在多个场合密集发声,透露出两个关键信号:一是去年耗资3亿美元采购80万颗英伟达芯片,二是自研的“神玑NX903”芯片将逐步替代进口,成为未来车型的核心。而这一切的背后,是蔚来对“今年四季度必须盈利”的生死倒计时。

根据李斌披露,蔚来2024年以3亿美元购入80万颗英伟达Orin-X芯片,平均每颗成本约375美元。

按照每车搭载4颗计算,这批芯片可满足20万辆车的需求,覆盖蔚来主品牌及子品牌乐道。这一采购规模在国产车企中罕见,反映出蔚来对智能驾驶算力的重度依赖。不过,李斌也坦言,采购进口芯片只是过渡方案,“自研芯片才是长远出路”。

自研芯片突围:一颗抵四颗,成本省万元?

蔚来自研的“神玑NX9031”芯片被寄予厚望。官方数据显示,该芯片采用5纳米车规制程,集成超500亿晶体管,支持每秒6万亿条指令处理,内置32核CPU和LPDDR5x高速内存,理论算力相当于四颗英伟达Orin-X芯片。李斌称,这颗芯片可“平替”英伟达Thor(英伟达下一代智驾芯片),且在动态唤醒速度和图像处理延迟(小于5毫秒)上有优势。

若自研芯片量产成功,蔚来单车硬件成本有望降低超1万元。以2024年22.2万辆的交付量计算,仅此一项可节省超20亿元成本。不过,芯片研发本身代价高昂——李斌透露,投入资金足够建设1500座换电站。

ET9首发搭载:技术能否转化为销量?

首款搭载“神玑”芯片的ET9将于3月底交付。这款定价78.8万元的行政旗舰车型,被蔚来视为技术集大成者:除了双自研芯片,还配备三激光雷达、全域900V高压平台和5C超充电池,号称5分钟补能255公里。但高端市场容量有限,ET9预售首日999台限量版秒罄的成绩,对蔚来全年44万辆销量目标贡献有限。

更关键的考验在于走量车型。2025年蔚来计划推出9款新车,包括主品牌ET5改款、乐道L90以及萤火虫品牌首款小车,这些中端车型若未能大规模应用自研芯片,降本效果将大打折扣。

蔚来2024年营收657亿元,亏损却扩大至224亿元,研发和换电网络建设吞噬了大量利润。李斌将盈利希望寄托于“降本三板斧”:

1. 供应链整合:通过零件通用化降低采购成本,例如座椅骨架平台化节省10%成本;

2. 管理改革:从“预算制”转向“经营制”,每个业务单元需自负盈亏;

3. 技术替代:用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统减少对外依赖。

但激进的技术投入与短期盈利目标存在矛盾。以芯片为例,流片、车规认证和量产爬坡仍需时间,而市场留给蔚来的窗口期正在收窄——理想已实现盈利,小米、华为等新玩家加速入场。

结语:赌技术,还是赌市场?

蔚来的芯片战略像一场高风险赌局:赢了,可能打破国产车企“用欧美芯片、赚组装钱”的宿命;输了,则可能被持续烧钱拖垮。李斌押注的“技术换盈利”逻辑看似合理,但汽车行业历史上从不缺技术领先却败走市场的案例(例如特斯拉之前的电动车先驱)。

对于消费者而言,自研芯片带来的智驾体验提升是否值得多花几万元,仍需真实路测检验。正如网友所说:“参数再漂亮,不如实际开一开。”蔚来的故事能否讲通,四季度财报见分晓。

0 阅读:14

雁蓉聊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