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技术高管离职背后:自救与挑战并存
3月25日,哪吒汽车官方确认,首席技术官(CTO)戴大力与智能驾驶负责人王俊平已离职。前者被曝加入奇瑞汽车,后者则入职商汤科技旗下绝影团队。这是继去年12月原CEO张勇转任顾问后,该公司又一次重要人事变动。

核心高管离职的连锁反应
1. 技术团队动荡:
戴大力自2020年加入哪吒后,主导技术研发,其离职或引发团队不稳。有前员工透露,智驾算法、座舱软件部门人员流失严重,部分业务已转为外包。
王俊平曾任职百度智能驾驶团队,2021年推动哪吒与商汤科技合作,其转投商汤绝影可能削弱哪吒在智驾领域的积累。

2. 研发能力存疑:
此前网络传闻“解散研发团队”,哪吒虽否认,但员工爆料称上海总部遭供应商讨债,且拖欠员工薪资及经济补偿金,例如算法开发主管被欠17万元。
自救措施的双面性
1. 债转股与海外扩张:
3月25日,哪吒宣布与134家供应商达成超20亿元债转股协议,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头部企业参与。债务70%转为股权,剩余30%分15期无息偿还。
同步推进泰国市场布局,获100亿泰铢(约21.5亿元)授信,计划7月启动哪吒X本地化生产。但对比比亚迪、奇瑞等已在泰建厂的企业,哪吒的代工模式面临品控与成本压力。
2. 内部改革争议:
创始人方运舟兼任CEO后提出“六大改革”,目标2025年毛利率转正、2026年盈利。然而,直营店收缩(如深圳门店清零)、供应链配件短缺(用户修车等待超5个月)等问题,暴露了降本增效的副作用。

市场信任危机加剧
1. 消费者权益受损:
多位车主反映车辆维修困难,原厂配件断供,客服仅回应“到货时间不确定”。部分经销商现车停供,二手车市场出现“半价甩卖”。
2. 资本信心待验证:
债转股虽缓解短期债务,但E轮融资计划中的40亿-45亿元若优先还债,实际投入运营的资金有限。供应商接受债转股多因“别无选择”,市场担忧此举仅为拖延风险。

结语
高管离职、团队动荡、供应链危机——哪吒汽车的自救动作看似积极,实则暴露了深层问题:技术积累不足、市场信任缺失、资金链紧绷。债转股和海外扩张或许能争取时间,但若无法解决产品竞争力与用户体验的核心矛盾,翻身难度极大。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买车不仅是选择品牌,更是赌企业的生存概率。哪吒的下一步,需要比“化债”更扎实的答卷。
创业路上,人员变动也正常。
戴大力,来奇瑞国际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