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苹果公司内部披露,或将取消筹划十年之久的电动车研发计划。
苹果汽车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经历了多次管理层、战略的调整,项目启启停停,可见苹果对于造车的战略,摇摆不定。
即使通过了十年的产品研发,但产品仍然没有推出。这种状况更令本就不坚定的战略决策者迟疑,他们担心“无底洞”式的项目持续投入巨额资金,可能掏空苹果。
同时,电动汽车的利润率已经摆在那里,很难形成门槛和护城河,目前大部分电动汽车公司仍然亏损,苹果认为其产品利润率或也无法达到公司现有产品的水平。
苹果汽车项目有2000名员工,这条消息让所有人措手不及。
苹果公司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和苹果汽车项目负责人凯文·林奇向员工表示,苹果汽车项目将逐步结束,团队内的部分员工将转调至公司人工智能部门。
部分员工将可能被裁掉,因为苹果汽车项目团队内还有数百名汽车硬件工程师和设计师,他们的技能或许与公司其他部门需求并不匹配。
01. 产品一再跳票苹果进军电动汽车领域,可以算得上是其近十年来最具雄心的计划之一。2014年左右,苹果开始研发电动汽车,研发初期便将产品定位为具有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的豪华汽车。
苹果的造车计划,起步于造车新势力的萌芽期,算是赶上了好时机。但大部分造车新势力5年内就推出了较为成熟的产品,而苹果汽车迟迟不见踪影。
苹果汽车的产品亮相一再跳票,一推再推。
到了2014年,苹果汽车已经投入了多达数十亿美元资金。
不过,就在一个月前,《彭博社》报道,苹果汽车项目已经进入了成败关键点,公司曾计划将2025年落地产品的时间节点推迟到2028年,并将产品搭载的自动驾驶技术从L4级降至L2级别。
知情人士表示,尽管苹果对汽车项目抱有很高的期许,最初目标是设计一款具有完全自主功能的无人驾驶汽车,但现实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挑战。
在发现无法在可预知的未来完成全自动驾驶汽车后,苹果开始转而求其次,开发一款功能相对较少的电动汽车,也就是开发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驾驶辅助功能。
这也意味着,4年之后才有可能发布的苹果汽车将使用L2+的技术,而不是原计划的L4,更不用说一开始定下的L5级别的无人驾驶。
这是一个令所有人沮丧的结论,再往后4年推出产品,苹果汽车就算再强大,在新旧势力的绞杀下,也没有生存机会。
02. 格局基本定了电动汽车行业被认为是最卷的行业之一,稍一松懈就可能面临生存问题。
在中国市场,很多造车新势力已经倒下,接下来的一年里还可能有一场大洗牌。那些倒下的车企,是已经推出了汽车产品的企业,很多没有推出产品的,甚至不能算是拿到入场券。
本质上,苹果汽车项目也就是一个没有拿到入场券的项目。
不过,基于苹果公司在商业上的影响力,以及其拥有162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令很多车企大咖对苹果放弃造车的消息很关注。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说,一家汽车公司死亡是很自然事情。也就是说,对苹果汽车的死亡,并不意外。
苹果汽车过于狂妄自大,可能是其倒下的一个核心原因。苹果汽车一向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程道路和相关内容,而不利用百年来汽车公司所积累的经验。
对于颠覆,苹果汽车的理解过于狭隘。可能是抱着幼稚的“要么伟大,要么死亡”的极端思想。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也说,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间点也合适。
他认为,第一,做成了toC的人工智能,苹果会成为一家10万亿美金的企业;人工智能输了,苹果会成为一家1万亿美金的企业。人工智能会成为所有设备、服务、应用、交易的最顶层入口,苹果的必争之战。
第二、做成了汽车,大获成功,苹果会增加2万亿美金的市值,但是汽车大获成功的必要条件仍然是人工智能。汽车的电动化是上半场,人工智能才是决赛。
手机延展的人工智能是比特,汽车的人工智能是原子,人工智能横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
换句话说,苹果干不了那么多事情,干好一件远比什么都干,投入产出比要高很多。
号称拿出第一款产品只需要1001天的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也来凑热闹,不过只说了一句“看到这个新闻,非常震惊”。
很显然,对于造车,雷军还是个外行。且不说苹果取消造车计划已经闹过很多次,这一次一点也不意外;从另一个层面看,他对于苹果为什么取消造车,可能完全不能理解。
雷军一向的观点是只要有钱,就不怕造不出车。
从这个角度看,小米尽管效率很高,很快就推出了产品,但很玄。原因很简单,因为创始人和灵魂人物决定了一家车企的战略定力和市场眼光,雷军现在还没有交学费。
有一位汽车研发领域的资深人员称,跟雷军深聊过,但雷军很多想法过于幼稚,不敢跟雷军进场。
及时止损还是蒙眼狂奔,可能是包括小米在内,大部分还没有确立市场地位的车企,在未来三年要遇到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