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与北京之间的贸易磋商再次陷入僵局。继共和党参议员史蒂夫·戴恩斯七月访华未取得实质进展后,美国贸易代表莎拉·格里恩在26日视频会议中提出的新条件,被国际观察家形容为"现代经济史上罕见的单方面索取"。
戴恩斯访华期间提出的降低关税要求,在中美双方互征惩罚性关税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敏感。这位蒙大拿州议员返美后以芬太尼问题转移焦点,侧面印证了谈判未达预期。值得关注的是,其行前与特朗普的闭门磋商,暴露出美国决策层试图通过施压获取经贸让步的既定策略。
格里恩在最新会谈中抛出的"三重要价"引发热议:要求中国扩大对美投资创造就业、推动产业链向美转移、限制高科技领域竞争。经济学家指出,这些条件实质是要求中国主动削弱自身产业优势,配合美国"制造业回流"战略。更引人注目的是,美方将加征关税包装成"被迫自卫",却回避其技术封锁、市场准入限制等结构性问题。
"这种谈判策略近乎零成本赌博。"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汤姆森分析称,美方企图利用关税威胁迫使中方单方面让步,既想遏制中国产业升级,又想坐收投资与就业红利。其最新提出的TikTok业务置换关税减免方案,更是将商业行为政治化的典型案例。
斯坦福大学经济模型显示,若全面升级对华关税战,美国未来十年可能承受1万亿美元GDP缩水和216万岗位流失。但中国通过《反制裁法》构建的防御体系,以及在新兴产业标准制定权上的布局,正在重塑博弈规则。
两国声明中"继续保持沟通"的表述,暗示着短期内难有突破。这场超越传统贸易范畴的较量,已然演变为全球经济秩序主导权的角力。正如日内瓦国际贸易中心专家所言:"当谈判桌变成擂台,任何实质性进展都需要实力重构作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