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40年产权公寓”的说法,只是一种大众习惯称呼,更为准确的说法是,40年商业用途的土地使用权,而公寓的产权是永久的。
公寓虽然介乎于住宅和商业之间,最大的差别其实是在于脚下的土地性质和使用权年限,在居住的功能上,公寓和住宅最大区别在于户型、梯户比、地段、开放程度、物业服务等方面。
根据我们对公寓的理解,以及土地要素的特性分析,我们总结出未来的公寓产品,以下几个发展方向及可能性:
1、往商办、写字楼方向发展:赛道天花板很高大多数人买公寓,要么就是为了纯居住(买不起住宅,或者住宅限购),要么就是为了纯投资(比如收租金)。
从这两种需求的深层次来看,市场更多还是把公寓视为一个居住空间类的产品,和商办类用于经营场所的产品,还是有差别的。
这也就意味着,公寓兼具了住宅的居住使用属性和商办的土地使用权性质,为未来承接房地产住宅领域投资赛道转移过来的热钱,提供了可能性。
换言之,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但是,商业地产的投资属性,依然存在,而且很多优质地段的稀缺物业,价位也是上不封顶的,它并不具有与民生的强关联属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公寓这一类商业性质的居住单元,未来的潜力空间还是很大的,甚至能够和商办、门面等商业地产相媲美。
2、朝类住宅方向发展:激活流动性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公寓的商业属性逐渐淡化,逐渐朝着住宅方向进化,包括户型、民水民电通燃气等方面,都会无限趋近于小户型住宅,所以,现在市面上也有住宅型公寓、或者公寓型住宅的产品出现。
如果公寓未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相当于放弃了商办、写字楼赛道承接住宅部门热钱的可能,而换取“商转住”的待遇,实际上,操作起来,也就是需要一纸文件的流程。
变更一下土地规划性质,或者通过规定40年后自动以较低的续交出让金自动续期,让公寓产品类住宅化,也是一个方向。
一旦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那么公寓在二手房存量市场上的流动性,将会被很大程度上激活:面积小、总价低,而且能够和住宅相似的待遇,比如租住同权等。
3、维持现状:实现填补居住空白和商业用地开发利润的平衡实际上,多数房企把商业用地规划成为公寓,考虑的就是一个土地开发利润和成本的平衡,如果一个商圈内的商业体竞争激烈,那么再把商业地块用于商铺、写字楼,可能销量就不会那么可观。
但是,如果把这块地用来建造公寓,既能符合商业用地的性质要求,又能保证开盘后的销量,同时,客观上还填补了区域内小面积居住空间的空白。
目前大多数公寓的实际功能,其实也就是这两大方面,一则是满足小户型的居住需求,二是保证土地的开发利用效率和房企的利润回报。
如果未来继续按照这种维持现状的路径,公寓实际上很多潜能是没有被释放出来的,既没有商办写字楼的增值性,也比不上真正的70年土地年限的小户型住宅的流动性。
换言之,维持现状,大概率还会是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状态,买公寓的人,要么是买住宅没资格或买不起,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公寓也卖不起价。
要么就是抱着风险可控的心态,买来投资出租收取租金的,不会期待其有多大的流动性和转手卖出的增值属性的。
也就是说,人们对公寓的期待值和预期价位,仍然不会太高,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着公寓这类产品的市场估值。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前两种有倾向性的发展方向,是非常值得探索的方向,而最后一种维持现状的办法,实际上从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来看,并不理想。
要不怎么说,公寓的赛道,是时候发生点变化了。
一句话当公寓变成二手,那将近百分之20的税谁给?
还完贷款就变危房产权也到期了?
房子还是自己,公寓产权可是开发商的!
复式公寓按一层算的话,得房率低,50%不到,两层可能100%,啥地方到150%
许多公寓开始类住宅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