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比较长,大约3000字,中间会有五秒的短视频,还希望朋友们理解,有缘的朋友们不会因此受影响的,希望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收获。
进入60岁以后,就是正式的老年人了,也就意味着“开启了”人生生老病死的第三个阶段,犹如一年四季的深秋。
你做好准备了吗?是否做好生命进入最后的精彩和人生即将收尾阶段的准备呢?
这不是危言耸听,不是哗众取宠,而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老年人
目前,我国步入老龄化的人已差不多接近三个亿,这个数字是惊人的,也是建国以来最多“队伍”最庞大的一批老人,50、60后已首当其冲率先进入了这个行列。
截至2023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2.96亿,占总人口比重达21.1% 。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相关部门以改革破局、创新破题、发展破难,中国养老服务水平加快提升。
这些老人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如今他们已经开始陆续面临养老,其实也面临如何养老和去哪里养老的难题。
我个人觉得,60岁以后就要提前做好养老的打算了,首先要做好下面这三个准备,让自己坦然面对以后的养老生活,活出精彩活出尊严。活出精彩和尊严
第一,做好坦然面对疾病的准备
可能很多人不以为然,觉得60岁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刚退休不久,可以想做以前规划了很久的事情,比如结伴出去旅游、睡到自然醒、锻炼身体、吃遍天下美食等。
可是很少有人发现自己平时还算强壮的身体早已经存在着某些健康的隐患。当疾病突然来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真的老了,看来不服老不行了。
父母们都活到了八九十岁甚至百岁,自己真未必能一样长寿,你会发现长寿基因也不是唯一的因素,其中的个人饮食起居和后天对生命的养护也都是不容忽视的。
我认识不少熟人就是在这个年龄段生病的、突发心梗和心脑血管意外去世的,在走之前无一不给人感觉身体是很棒的。有的人不久前才见过一面,再闻时就已经不在人世了,着实令人惊讶,也唏嘘不已。
我今年66岁,真的是亲身感受人活在世上不容易,我们经历了很多,什么困难和困苦都没有让我们失去生活的信念,再难也没有倒下,因为正是岁月的馈赠,才让人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美好。
这个年龄往前走,深感充满了未知,不惧怕不回避,要随时做好“有可能倒下”的思想准备。
网络图片
这个“有可能倒下”,一是疾病,二是离开。我相信大家都有相同的感受,就是非常珍惜当下,要在余生有限的时间里认真过好每一天。
60岁以后,我认为要重点预防好这两种疾病:
1、心脑血管疾病。
2、各种癌症。
上面这两大凶险疾病是老年人“走得早”值得警惕的。
其实有了疾病也不要怕,比如某些老年慢病,只要遵医嘱用药、做好控制、防止并发症,多注意从饮食起居加以改善,是可以带病延年的。
老年人
第二,做好生病时无人照料的准备
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想要让孩子照顾自己、依靠孩子给养老是不现实的,就算孩子有孝心,也不可能扔下自己的小家去常年照顾生病的父母。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独女40多岁,回家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她的父母都不到70岁,可是双亲病倒,母亲脑出血瘫痪,父亲脑梗加痴呆,孩子昼夜照顾了几个月,已经精神和身体都处于崩溃的状态。
还有,独生子照顾自己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推着拉着他们外出晒太阳,那情形让人心疼不已,感慨两个老人为什么一起倒下了呢?
独生子照顾父母,推着一个拉着一个
看着这样的画面,老人的独生子女苦不堪言,我的心情也是很沉重的。以后可能这样的家庭会越来越多,很现实的问题和压力摆在面前,老人自己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孩子无法独自承受眼前的巨大压力。
真是个大孝子啊
我老妈90岁老年痴呆,我们家里姐弟三个,这两年举全家之力照顾都艰难,而且侄子也参与,感慨两代人齐上阵。我觉得不是照顾老人吃喝拉撒难,而是痴呆的老人会不断地给人“制造麻烦”,让人累心和精神崩溃。
面对眼下一个孩子的难题,我们要做好无人照顾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因为孩子很可能顾不上父母。60岁以后的老人,可以说养儿防老观念已经不管用了,养老一定要靠自己。
如何靠自己呢?
一是善待自己的老伴儿,互相照顾;
二是善待身边的亲朋,关键时刻“搭把手”;
三是提前规划在哪里养老,早做打算;
四是多攒钱请人照顾,所以不要把钱提前交给不靠谱的孩子保管。
等等,因人而异吧。
这些年,我经常去医院,看到医院里60、70岁的老人去看病大多是夫妻相互搀扶着挂号看病,真的是很少有孩子亲自陪同的,也就是80岁以上的老人孩子多会有人陪同。
医院
也有不少60、70岁的老人一个人住院,全程并没有子女前来看望,有时候打点滴上厕所也是一个人,比如我有病时也是这样的,因为老公也要照顾自己的母亲,我自己能照顾自己时就尽量不用他陪伴。
以后,60岁以上的老人,尤其是单身独居的老人,眼下就已经面临着这个困难。生病了,轻来轻去自己就不去麻烦别人,病重了也尽量独自承受,怕给别人添麻烦。
在没有人管没有人问津的时候,身边没有人陪伴,很可能连个关心的电话也没有,心里不免很难过,自己要想办法独自解决和处理好这些,咬紧牙挺过难关。
一个人的时候
第三,做好人生最后关头是否需要抢救的准备
这个话题有些沉重,但也是很现实的。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老年人要时刻牢记于心。
谁都不好说自己最后的时刻会是什么结局,当你什么准备都没有的时候,也只有身边人给你抉择了,而这种抉择真不一定是自己所愿。
在自己患有某些严重疾病的时候,一定要想到结果如何,如果医生让你回家“该吃吃该喝喝”时,要正视现实,既要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也不要去做“过度的治疗”,不建议四处奔波找偏方,不要把自己当成某些药物和非必要治疗的“试验品”。
我个人认为,70岁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应该提前做好这种准备,就是在自己人生的最后时刻,面临抢救与不抢救两难的问题,自己要有个口头交代和“遗愿”,这个遗愿要提前写好、嘱咐好。
网络图片
不过,凡事都不是绝对的,老人对待疾病的态度,最好采纳医生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小区里有一个已故的百岁老人,她在生前就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
在她70岁那一年,因为高血压、高血糖昏迷被医院下达的了病危通知,亲人们都以为她当时不行了,没想到老太太命大,经过抢救后转危为安,老人也没想到自己经历过那一次危难后又活了二三十年。她在百岁临终前大脑一直都是清醒的,98岁的时候还经常在外面晒太阳,和邻居们聊天,心态很乐观,对生老病死看得开。
这个事情说明,有些抢救是很有必要的,要把决定权交给医生,而不是在家里交给儿女,选择不去医院才是错误的。
当然,这要因人而异看具体病情。其实,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有真性、也有“假性”的病危,真性的即脏腑功能衰竭已无力回天,救治不过是处于人道主义;“假性”的病危大部分因突发疾病导致,病人身体基础好经过抢救还有继续活下来的希望。
但如果在自己无意识的情形下,家人不送医很就可能真就走了。所以,老人要提前告诉家人及时送医。
网络图片
小结:退休以后,你会发现日子很不经过,一年一年,春夏秋冬,时光如梭啊,从耳顺转眼就奔古稀,以前总觉得60岁那么遥远,现在70、80岁已近在咫尺。
60岁以后,要做好上面这“三个准备”,即坦然面对疾病、面对无人照顾、面对人生最后的医疗抉择,老年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把握好自己的命运,“不动声色”地克服一切心理障碍和困难,努力活出精彩。
我们是第一批独生子女的老人,也是第一批不依靠“养儿防老”的老人,我们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思想观念新、接受新事物快,尽量不给自己的亲人和孩子添麻烦,更期望机器人照顾和养老的时代赶快来临,让我们受益于科技创新的成果。
机器人
老年人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文章原创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