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4月1日,解放军东部战区开展多军种联合演训,歼35隐形战机首次亮相官方演训画面。
军演为何在美防长访日后突然启动?多款尖端武器集中亮相透露了什么战略意图?
五代机亮相,剑指蓝天
4月1日上午,解放军东部战区发布的最新演训视频中,一款全新战机悄然出现,引发海内外一片哗然。这架战机的线条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流畅而致命,正是外界期待已久的歼-35隐形战斗机。作为我国继歼-20之后第二款五代机,其首次在台海军演中亮相,无疑释放出强烈的战略信号。
美日布局,东战回应
这场围绕台海问题的国际博弈,远未到终局之时。随着军事部署的不断升级,各方战略意图的展示也越发清晰。而令人深思的是,军演形式虽在不断变化升级,但其背后的战略逻辑却有着历史的延续性。从单纯的震慑示威到如今的全方位实战化演练,解放军的围台军演本身就是一部战略进化史。
常态化演训,步步紧逼
国防大学张教授评价说,这种演练模式的转变体现了解放军对台军事准备的系统性,不急不躁却步步为营,既有高屋建瓴的战略设计,又有脚踏实地的战术落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军演本身就是一种战略表达,它用行动告诉世界:和平是有原则的,统一是有决心的。
军演是政治意志的物理表达,而政治态度则是军事行动的精神内核。随着两岸关系的微妙变化,解放军的军事部署也在精准对接政治需求,形成了政治与军事的完美呼应。此时,我们不禁要问:面对步步紧逼的战略压力,台湾当局又将如何应对?他们的军事准备是否能跟上大陆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
台军困境,未来何去
面对大陆军演的战略挤压,台湾当局的应对像是一个被困在迷宫中的探险者,视野有限却又不得不前行。
台军当下的困境一目了然。当解放军的歼35与歼20在头顶呼啸而过,当山东舰战斗群在东南海域昼夜巡弋,台军能做的仅是进入战备状态,派出数量有限的巡逻机、舰船进行监控。这种单向被动的应对,犹如一场只有一方出招的拳击赛,另一方只能缩在角落防守,毫无还手之力。
从实际战备能力看,台军面临内外交困局面:内部有兵源不足、训练不足、士气不高等诸多问题;外部则承受解放军日益增长的军事压力。近期曝光的台军内部文件显示,在面对全面围台的情况下,台军甚至缺乏基本的应急物资储备,战时坚持能力令人担忧。
世界军事史一再证明,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靠盲目对抗获得的。面对日益明显的军事实力差距,台湾当局是否应该重新思考两岸关系的发展路径?回到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或许是解开当前困局的唯一钥匙。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