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巫女士花30多元买了一件反季羽绒服,她很自豪地给老公炫耀说衣服很便宜,老公看了衣服后说不是羽绒,两人发生争执,一气之下,懂行的老公直接拿剪刀把衣服袖口剪开了!
巫女士这件儿童羽绒服是在某平台买的,只花了35.8元就买到了这么好的羽绒服,她感觉捡到了大便宜,很高兴。但他老公摸了衣服后却很肯定地说这不是羽绒。他做了十几二十年成人女装羽绒服板块,很有经验。
巫女士不信,因为衣服上明确标着衣服填充物是90%鸭绒,10%毛片。两人发生争执,一气之下,她老公拿起一把剪刀一次性就把衣服袖口剪开了。
剪开后,巫女士很诧异,衣服里面的材料摸起来的确不像是羽绒,不断飘出线头一样的填充物。巫女士老公表示这里面的填充物是废丝,是做羽绒服和棉服的材质里最差的一种材料,国家规定是不允许使用这种材料的。
巫女士将此事反馈给平台,平台建议她做材质鉴定。
记者帮忙联系了平台商家老板,老板辩解称可能是发错了货,误发成棉服去了,表示可以给巫女士退衣服,并承担运费。
但当记者提到衣服上明确注明90%鸭绒的情况时,商家却一直装糊涂,表示可能弄错了,衣服不是自己产的,只是经销,也不肯说出衣服货源。商家衣服可以把衣服的钱赔给巫女士,企图以好的态度蒙混过去。
但记者认为此事没完,建议商家退一赔三,商家一看钱也不多,很爽快地就答应了,目前这件衣服已售出一千多件,记者建议其他顾客退衣服时商家也要全额赔付,商家也答应了,还认为问题不大。
一件好好的新衣服,巫女士老公直接用剪刀剪开,一开始我们还很难理解这样的行为,但看到最后却明白了,她老公是个懂行的行家,判断一点没错。
有网友说:都给孩子买三十块的羽绒服了还在乎是不是羽绒,这个女人较真了啊,三十几买个差棉服还差不多!
也有网友说:一个图便宜一个要挣钱,明摆着的事,一分钱一分货,各取所需,这基本是个常识。
商家欺瞒消费者,销售货不对板的衣服,我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些网友还在维护商家,指责正常维护自己权益的巫女士较真,甚至认为记者在帮忙讹人,难道就仅仅因为衣服价格低?
衣服价格再低,它也是一件商品,虽然巫女士买了便宜的羽绒服,但并不意味着商家可以弄虚作假,欺瞒消费者,记者提出问题后,商家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还觉得这样的问题不大。
国家有规定不能用废丝这种材料做衣服,可能有害,可厂家、商家为了盈利使用劣质材料生产服装,还打着羽绒服的名义出售,不管价格高低,都是在侵犯消费者的权益。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
巫女士买的衣服35.8元,记者只建议退一赔三,不足500元,没有要求商家赔500元,算是对商家的宽容了。
如果此事要深究下去,商家将面临更严重的惩罚,这也是商家全程认错态度好的原因。
根据《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法给予如下处罚:
1、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2、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3、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如果商家被证实提供的商品有欺诈行为,按衣服售出1000件来算,可能面临上万元的罚款,严重点还将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果很严重,难怪他在记者面前会乖乖认怂。
希望商家能够诚信经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上,而不是欺瞒消费者。
也希望消费者购物时能谨慎购买,勿被低价和促销所迷惑诱惑,发现问题时及时留证维护自身权益,不要纵容这些无良商家。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好多人明知道是假的就是心里面不承认,以为能捡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