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字,可专家们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一端,莫衷一是。
方,除去姓、地名以外,其最初字意是什么?古人究竟想用它表示什么?
来看各个大佬们是怎么信口开“方”的:
♦方正、正直。这是老子说的。《道德经》五十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意思是方正而不割人,正直而不伤人。
♦诽谤,谈人过恶。这是孔子说的。《论语》中说“子贡方人”,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又是富甲天下的人,批评别人,指出它人的过错毫不留情,在别人看来,甚至有诽谤之嫌,所以方=谤。
♦古代指医卜星象等方术。这是庄子说的。《庄子·天下》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学富五车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
♦常法、定规。这是孟子说的。
《孟子·离娄》说“汤执中,立贤无方。”孟子可不是说商汤执政无方,而是说他用人有方,只是不按套路出牌。
♦两条头相并的独木舟。这是文字学的第一人许慎说的,“方,并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以后的大佬们多附和许说,如郑玄说“方,犹并也。”王筠还举了一个《礼仪·乡射礼》中的例子“不方足”,意思是两脚不并拢。
其实,绝大部分文字学家都不认同许慎老先生的解释,但为尊者讳,都装聋作哑,不明确反对。

这就是许慎说的“方”
♦耒,古代农具。这是徐中舒说的。他说“古者秉耒而耕,起土曰方。古者耦耕,故方有并意。”现在常说的土方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我种过田,冬闲时或疏通沟渠,特别是农田三沟,一锹挖下去,土堆到两边(左方右方),沟就方正、平直了。所以,土方一词不是初始义,是引申义。
♦象架上悬刀形。这是叶玉森说的。就像抗战神剧里日军指挥官办公室木架上放置的军刀。《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意思是谁说黄河宽又宽,连一只小船都容不下。方、刀的甲骨文写法很像,所以句中的刀就是方。
♦柄。这是朱芳圃说的。“方当为枋,若柄之初文。”
♦方就是亡(芒)。这是季旭升说的。方是亡分化出来的,所以后来有方圆之说。
♦方就是国家。这是杨树达说的。“方者,殷商称邦国之辞。”东晋写怪异志《搜神记》的干宝也这么说。
♦尚不清楚方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是什么意思。这是裘锡圭先生说的。
老先生实事求是,没有人说他不懂装懂。
我比较认同杨树达先生的说法。甲骨文中,“方”字出现最多的是“鬼方”一词,鬼方就是商朝周边的小国,后来引申为方向、方言、方面等意。
越说越复杂,越令人眩晕,正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对此,只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看图说话,你说“方”到底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