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人听闻的上古“微”风

别来无样文化评 2025-02-15 18:40:52

微,《说文解字》释为“隐行也”。谁隐行?为什么要隐行?许慎没多说,说多了怕与儒家尊老的传统相违,被群起而攻之。

许慎不敢说,我来说。

微,甲骨文像一个长发遮脸的老人,身边有人拿着棍棒之类的东西,或在催老人快行,或在以棍棒击打老人。所以古书中的微都是“不明、衰、杀、无、非”等义。

为什么要这么造“微”字?

原来,上古时期,人老了,不能自食其力了,特别是有病的老人,已成为家庭、氏族和部落的负担和累赘。那时生产力低下,吃了上顿没下顿,有限的食物要优先供应小孩和劳动者。此时,伤病残的老人,将在亲人或族人的护送下,被带至荒野坟地,让其自生自灭,甚至残忍地一棍取其性命。

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后,人们会让野兽来执行放血释放灵魂的工作,然后再上山捡拾骨头进行安葬。

动物界也有类似行为。一头狮子如果受伤不能捕猎,狮群会让暂时它分享猎物,但一段时间仍不能痊愈并参与捕猎,狮群就会放弃这头病狮残狮,先依依不舍随后毫不犹豫地离开,等待病狮的只能是悲惨的结局。

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欧洲实行开放式政策,让老弱病残者自生自灭,看似不人道,其实何尝不是自然之道。

这种行为看起野蛮和无情,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更是一种保全更多人生命的选择。

今天看起来很野蛮的这种古风古俗,使“微”直接被赋予了与此有关的几个字义。

最主要的字义含有否定的意思。我们以距甲骨文不远的《诗经·式微》为例 :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微”中的微是天色将暗的意思,就像老人长发遮脸看不清一样,后来式微就有了越来越不怎么样的意思了。“微君之故”中的微就是不,表否定。范仲淹说“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微也是不的意思。

古代皇帝和大臣有时搞微服私访,微服就是皇帝不穿龙袍,官员不穿官服,也有否定之义。

微言大义就是由于某种原因不直接说出来,很隐晦,让读者去猜话中话和话外话。

周公制作礼乐之后,让病残老人自生自灭的古俗渐渐被废除,到了春秋孔子时代,病残老人与幼儿平等对待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了现在,人越老,工资越高,高干老人的待遇和地位已超过了年轻人和幼儿,甚至有人一住院就是一年半载,花费国帑几百万。有消息称,“废物式”养老正在盛行,约2亿老年人无所事事、混吃等死,毫无生命价值。

上古的让病残老人自生自灭,现在的让病残老人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一个不及,一个过了,孔子说过犹不及,圣人真的是远见卓识啊。

看了上古对病老的“微”,知道了现在对病老的“不微”,你还能微笑得起来吗?

0 阅读:4

别来无样文化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