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派:白沙学派、江门心学、新会学、东莞学、河东学派

文字有思想 2025-01-31 01:35:26

白沙学派 明以陈献章为代表的学派。因献章为新会(今属广东)白沙里人,故名。主要人物有李承箕、张诩、贺钦、邹智、林光等,名多不显。主张宇宙万理只是一理所现,此理即心。“君子一心,万理完具。事物虽多,莫非在我。”(《白沙子·论前辈言》)致力涵养,主静坐,“善学者主于静,以观动之所本。”(《白沙子·语录》)授徒初必令静坐以养其善端,反求诸己,“自得”其道,直认静坐为“禅定”,颇似禅学。门徒多清苦自立,不以富贵为意。此派乃明代心学的发端,为陆九渊至王守仁的中间环节。在明代中期师白沙之学的湛若水影响较大,其创立的甘泉学派有白沙别派之称。

江门心学 即陈献章心学。陈献章出生于广东新会都会村,后迁江门白沙乡,时称白沙先生,他绝意科举,返乡讲学授徒,四方来学者络绎不绝,宣扬道与心一,理与心一的观点,遂有江门心学之称。江门心学是陆象山心学与王阳明心学发展的中间环节。

新会学 指明陈献章之学。陈献章是明代心学之先驱,在心学史上称其为白沙学派创立者,因其是广东新会人,故世又称其学为新会学。

东莞学 指明陈建之学。清吴鼎著《东莞学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陈建为东莞人,故题曰‘东莞学案’”。与世称新会学、增城学并称粤中三学。陈建学术活动略晚于湛若水。著有《学蔀通辨》等。明中叶王守仁心学风靡一时,陈建却高擎朱学,力辟心学,批驳王守仁《朱子晚年定论》中之误。明清之际顾炎武称其《学蔀通辨》与罗钦顺之《困知记》同为“今日中流之砥柱”(《日知录·朱子晚年定论》)。清陆陇其说陈建“最足为考亭干越”(《三鱼堂文集·答徐健庵先生书》)。

河东学派 明以薛瑄为代表的学派。因瑄为河东(今山西一带)人,故名。恪守周敦颐和二程之学。修己教人,以复性为宗。修正朱熹的“理先气后”说,认为:“理只在气中,决不可分先后”,“盖理气虽不相杂,亦不相离。天下无无气之理,亦无无理之气。”(《读书录》)但又认定“气有聚散,理无聚散。”(同上)其学对后世有相当影响。门人阎禹锡(子与)、张鼎(自在)、张杰(默斋),传播师说,皆名重一时。私淑弟子段坚(容思)授学于王鸿儒(凝斋)、周蕙(小泉)。周蕙门下著名者有渭南薛敬之(思庵),主张“天地间凡有盛衰强弱者,皆气也,而理无盛衰强弱之异。先儒谓至诚贯金石,则理足以驭气矣。”(《思庵野录》)正德末,薛敬之的门人吕柟(泾野),筑“东郭别墅”、“东林书屋”,以会四方学者,歌诗习礼,与湛甘泉、邹东廓主讲席,东南学者尽出其门,如吕潜(愧轩)、张节(石谷)、李挺(正立)、郭郛(蒙泉)、杨应诏(天游)等。

0 阅读:0

文字有思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