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中举后的人生,怎一个美字了得。可范进却甚是荒唐,竟然因为中了举人而发疯。
清朝年间的举人若是放到现在,究竟是什么样的职务,才会让其欣喜若狂到发疯?
范进中举清朝年间,一位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正奋笔疾书。于他而言,只要考取了功名,人生势必因此发生巨大转折。
嫌弃我的岳父、看轻我的族人、贬低我的同乡,必将为他们现如今的态度后悔莫及,待到金榜题名时,必定要锦衣还乡。
三年后:虽然没能高中举人,但一次失败名不代表什么。只要再接再厉,一定能够改头换面。
岳父、族人、同乡的态度只会让我继续向前,坚持一定会有结果。秀才如牛毛、举人如麟角;无法成为麟角,牛毛总有机会。
九年后:已经第四次参加考试,和其他考生相比,我没了任何优势。如果再不能高中,恐怕又要浪费掉三年时间。
岳父又开始不断唠叨,可我实在连还嘴的勇气也无。同乡的眼光如刀子般扎进心里,分明是故意说给我听的讥讽言语,却还假装是不经意间,实在气人。
数十年后:除去参加科举考试外,我还能做什么呢?五十四岁的年纪,实在无法依靠体力活养活家人。
这么多年过去,岳父甚至看起来比我还年轻有劲,简直荒唐。考完这场,不免还要向他讨些琐碎银两生活。
也不知会受到怎样的刁难,只求他能给我留下些许颜面。科举考试会给人怎样的影响呢?
大概就如范进这般,从意气风发,再到日渐消沉。直至最后,甚至不知道除去科举之外,还能做什么。
然而范进自己也没想到,五十四岁参加的考试,竟然真的高中了。
天下掉馅饼的事,并不是没有,但一下子掉这么大,还是将他“砸晕”了过去。
发疯缘由范进为什么发疯?原因其实很简单,荒唐,封建,愚昧的社会环境下,参加科举考试,已经成了范进生命的一部分。
就像范进所想,如果不做这件事情,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生活。表面上看起来匪夷所思,却是范进最真实的写照。
可就在范进都已经放弃这件事情的时候,突然有人告知他,他坚持许多年的“事业”,迎来了巨大成功,这怎能不让范进感到欣喜。
不过这份惊喜,和其他人所遇到的欣喜都不相同,一是时间跨度太大,二是范进自身的精神与思想,都早已被扭曲。
当他无法坦然且平和的接受这件事时,也就注定会被冲击出相应“意外”。哪怕换个人也一样,坚持数十年的理想抱负完成了,想要将这份成果消化,绝对不容易。
以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为例,假设他的“学识”,也突然间受到所有人的认可。想必他的反应,多半也和范进差不了多少。
职务山东学道那么范进高中的举人,放在今天又是什么职务呢?为什么说换成我们甚至可能比范进还要疯?
根据《儒林外史》等相关资料显示,范进高中进士后,顺利成为朝廷御史,并且被任命为山东学道。
而所谓的山东学道,其实就堪比今天的“山东省教育厅厅长”。落魄了数十年的穷酸秀才,摇身一变成了“山东省教育”一把手。
试问又多少人承受得了这样的惊喜,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却变成了现实,绝对算得上刺激。
当然,真想要感受范进的情绪,至少还要经历数十年的坚持与失败,经历无数亲朋好友的嘲讽与冷眼。在绝对压抑的环境下,重获新生,注定没多少人能够承受如此巨大的冲击。
后人读完《范进中举》,习惯性的嘲讽范进,却没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如果你换作是范进,又能比范进好得到哪里去?
所有建立在现代人思维方式基础上的想法,都有失偏颇的情况下,世人更应该将自己代入那个时代。
何况吴敬梓先生撰写《儒林外史》,也不是为了嘲讽范进,而是嘲讽那个愚昧的时代,以及愚昧的科举制度。
范进的疯癫,其实完全能够被理解。只不过理解之后,人们也应该借此获得独立的思考和认识。
毕竟科举考试有时代限制,生活中的其他执念,却没有相应的条条框框。
我觉得我当个县局局长就能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