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仅活40岁,在曹操尸骨未寒时他就干了两件事,是件件折寿

爱意随风起阿 2022-12-11 11:46:19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因病去世,死时才年仅40岁,在位时长只有短短的7年。对于曹丕的英年早逝,后世之人根据他的行为,作出了诸多猜测。

有一种观点认为,曹丕之所以只活到40岁,是因为他在曹操尸骨未寒时做的两件事,属于件件折寿。

守孝不敬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病逝。按照宗法礼制来说,顺利接过曹操权力的曹丕,怎么也该为曹操守孝三年才对。

在这三年中,虽不至于成天都带着十分沉重的心情,但也不应该随意嬉笑怒骂。大汉以孝治天下,哪怕汉朝已经名存实亡,孝道对世人的影响,仍然远超今人想象。

然而在民间传言中,曹丕从来没想过这些,曹操刚刚入土为安,曹丕便带着大军衣锦还乡。尽管当时不少人都劝说曹丕,这样的行为将会导致天怒人怨,但曹丕却全然不放在心上。

更为关键的是,曹操的整个葬礼过程,不仅没有低调节俭,反倒是大办特办。别说曾经和曹操十分亲近的一些文臣武将,看不下去,就连百姓也多有怨言。

对此,彼时民间甚至还有传言声称:“为子不孝,逢七遇难”。

原本在古人心里面,这样的俗语都会给人带来极大的警示,可曹丕依然不放在心上。

文臣武将们依旧该吃吃、该喝喝,而他自己则做着逼迫汉献帝禅让的准备工作。

在连续假意推辞两次后,曹丕也终于在汉献帝第三次禅让时,“顺利”改汉为魏,史称魏文帝。至此,曹丕放荡的行为更上一层台阶。

另外,曹丕还很喜爱吃甜食,过量的吃蜜糖,葡萄,不知是否是因为此前的经历实在太苦了,所以沉迷甜食。

也曾有医生,因曹丕对葡萄偏执的喜爱,提出劝告:蒲桃过量伤身,理应克制(古代称葡萄为蒲桃),但曹操显然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这也成为了短命的一个原因之一,饮食习惯不好。

史学家们还从他批阅的诏书中发现过一句话:“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葡萄石蜜乎?”

曹操在世的时候,曹丕倒是特别听话,不敢过度放肆,可等到曹操去世,曹丕又称为北方政权的实际掌权者后,再也没有人能够对他进行阻拦。

等到曹丕去世,民间便将曹丕这类不尊礼制,不听劝告的行为,看做是他所做的第一件“折寿”的事情。

行为荒唐

那么曹丕所做的第二件“折寿”事又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将曹操生前拥有的美妾,全部收入了自己的后宫之中。

除去父亲曹操喜爱的一些女子之外,甚至就连以往侍奉曹操的女仆,以及汉献帝皇宫中的宫女,曹丕都没有放过。

对于曹丕的行为,就连他的母亲卞太后都忍不住出声怒骂,实在猪狗不如。丞相尸骨未寒,你岂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可卞太后责骂一通又如何呢?终究还是没让曹丕的思想有半点转变的迹象。在他眼里,君王若是不能后宫佳丽三千,那算什么君王。

如今不过是在后宫数量上勉强达标,将来还要进行筛选才行。如此荒淫的想法,再次招来民间无数老百姓的唾弃。

甚至有后人撰文称,因为曹丕本人的行为,不少北方民众,都举家,甚至举族搬迁到南方居住。

真实的曹丕

当然,也正是因为做了这两件“折寿”的事情,所有许多后人一致认为,曹丕之所以在位七年就去世,原因就在于此。

可事实当真如此?曹丕真有民间传言这般不堪?其实后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看法,主要还是曹丕篡汉建魏。

汉朝国祚传承数百年,对彼时的百姓影响实在太大。哪怕汉朝皇室再怎么势微,也不应该让人通过所谓禅让的方式,强行夺取。

于是曹丕死时,民间百姓便自发编撰出相应的故事,来进行解释,将曹丕描述成一个大逆不道的人。

类似的情形,在清朝初年也时有发生,地方民众出于对明朝的怀念,抨击清政府的种种政策和行为。哪怕一些政策分明是正确的,也同样会被贬得一文不值。

而真实历史上的曹丕,不仅在文学上与曹操、曹植并称为“建安三曹”,更是在国家发展上,为魏国做出极大贡献。

对外,他平定了武威、胡、酒泉以及张掖等势力的叛乱;对内,他积极调节曹氏和各个氏族之间的矛盾。

经过他的努力,魏国的整体实力与吴蜀两国相比,彻底呈现碾压之势。

在面对百姓时,曹丕也一直提倡节俭,并主张一定要薄葬,禁止厚葬。中原百姓因为常年战乱的影响,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又何必将不必要的精力与钱财浪费在厚葬上。

由此可见,曹丕对整个国家构成的影响,应该是正面且积极地,与民间传言不太符合。

0 阅读:9

爱意随风起阿

简介:穿过茫茫人海,也要来与你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