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都亡了,商朝还频繁迁都究竟是为了躲谁?商朝躲的并非洪水

爱意随风起阿 2022-12-11 11:49:30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很少会有王朝在定都后还选择迁都。像曾经朱棣迁都北京,即便有正当理由,也受到了极大的阻力。

守旧固执的官员们坚持认为,迁都不仅会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同时也是一个不祥之兆。

但历史上的商朝,却是频繁迁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他们难道是在躲避什么吗?

迁都的推测及原因

夏朝最后一位君王名为夏桀,和商朝最后一位君王纣王一样,都以荒淫残暴出名。荒唐了一生后,最终由商汤率领众多部族,一同将夏桀主导的夏朝推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商朝。

让史学家们感到疑惑的是,商朝自从建立之后,总共迁都五次,而建立之前,他们也曾经迁都八次。

东汉张衡所著的《西京赋》中就曾提到:“殷人屡迁,前八后五”,一直到商朝最高统治者盘庚即位,并将都城迁到殷地,商人这才总算是消停了下来。

可商人频繁迁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曾有史学家推测,就当初商人生活的地方来说,或许是为了躲避洪灾。

在不了解各地具体地理形势的情况下,不得不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迁都。

但实际上,商人怎么可能预料的到哪里会发生洪灾呢?远古时期的人类生存模式,纯粹就是听天由命。

何况盘庚之前,一位名叫祖乙的君王也曾遇到过洪灾,但他就没有因此选择迁都,反倒是既来之则安之,还尽力安抚着国家民众,这也说明洪灾并非关键原因。

此外,夏朝都已经灭亡,商朝迁都之举,也并非是为了防止夏朝的报复,双方的发展情况都不一样,夏朝即便重现天日,多半也不是商朝的对手。

事实上,商朝君王之所以会频繁迁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商朝君王为解决内部权力争斗问题,不得不前往新的都城中,重新发展并壮大自身势力。

后人都已经习惯了嫡长子继承制,这种继承模式,可对于商朝的古人而言,这种继承方式还是太过前卫。

在不了解这种较为“先进”的制度的情况下,所有商王的王子,都可以参与到最高统治者的竞争中去。

最终的胜利者,虽然笑到了最后,可难免其他竞争对手的势力,依旧会处处针对他。

甚至以凭借壮士断腕的勇气,直接和商王“极限一换一”,那商王根本找不到地方说理。

无奈之下,只好通过迁都,远离这些反对自己的势力,在全新的地方展开发展。只要名义上自己是商王,发展的速度和效率就不会低。

其次,则是其他一些迁都的商王,他们或许不担心族内势力的竞争,但他们的确有着开疆扩土的宏图伟愿。

为了让商朝占领区域更大,影响面积更广,商朝君王宁愿舍弃曾经奢侈且安逸的生活,追求更广阔、更精彩的未来。

古人的开拓之志,绝对不容小瞧。在无数商朝君王的努力下,商朝的版图,也一直不断扩大着。

迁都的本质

至此,“商人”迁都的原因基本已经找到。而这一原因,与历史上其他王朝迁都的原因,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这便可以讨论另一个问题,即迁都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大臣、百姓认为迁都劳民伤财,天怒人怨,是不好的迹象。可对于统治者来说,倘若迁都能够更好的维护自身统治,再怎么艰难也必须迁都。

像汉朝董卓迁都长安,这算是历史上最残酷的一次迁都,甚至无数百姓死在迁都的路上。可董卓为确保自身安全,从来不会顾忌这些。

至明朝朱棣迁都北京,则完全又是另外一幅光景。朱棣之所以迁都北京,正如夏朝君王一样,其一是政治上的“躲避”。

即便已经攻占南京,取得了皇位,可朱棣在北京经营数十年,相较于南京城内众多反对自己的声音,朱棣自然更愿意听到北京城内的支持。

其二,则是军事上的考量,商朝君王们是为了开疆拓土,朱棣则是真正做到了天子守国门。从北京出发,五征蒙古,绝对是了不起的成就。

当然,除商朝君王和朱棣等人有不得已而迁都的原因外,历朝历代的君主,都会在这件事情上慎重考虑。

毕竟迁都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是每一个王朝都可以承受。

视迁都为儿戏,上天也会视统治为儿戏。

0 阅读:4

爱意随风起阿

简介:穿过茫茫人海,也要来与你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