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真牛!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未来发展方向定了

大郭说房 2024-10-24 18:17:23

合肥曾经被戏称为“安徽最大县城”,如今蝶变成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城市之一。

过去十年,合肥在招商引资上引入的投行模式大获成功,被外界称为“最牛风投城市”,引来国内诸多城市跟风学习。

近日,合肥又传来喜讯!截至10月21日,全市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

NO.1|壹

合肥1-10月

新能源汽车突破100万辆

100万辆什么概念?远超合肥去年全年74.6万辆的产量,同时也超越西安去年全年98.4万辆的产量。

数据显示,1-9月合肥全市汽车产量达131.17万辆、同比增长33.4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92.75万辆,同比增长74.47%。

预计合肥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万辆,同比增长74%;或许今年合肥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能跻身全国前三。

合肥还表示,力争到2027年培育出2-3家年产50万辆整车的企业,新增10家百亿规模的零部件企业,使新能源汽车产能超过300万辆,产业集群营收突破7000亿元。

合肥新能源汽车版图在不断扩大,目前,合肥聚集了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等6家整车企业。

合肥优异的表现,正在吸引全世界的注意。最近,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发布《2024年全球城市综合排名》的榜单,也证实了这一点。

NO.2|贰

全球城市综合排名

合肥上升19名

榜单中,中国31个城市上榜,其中北京、上海、香港跻身全球前十,13个城市位列全球前100名;近7成城市较去年排名上升超5位。

合肥也表现亮眼,从去年的全球第137位升至今年的第118位,排名上升19名,是全国城市中增幅最快的。

同时合肥与前面的城市差距在不断缩小,与大连、宁波仅差1个位次,随时有可能反超。

或许大家不太清楚科尔尼是干什么的,我来简单介绍一下。

科尔尼是全球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其自2008年开始发布全球城市指数报告,在学术论文中经常被引用,颇具权威度。

科尔尼“全球城市综合排名”衡量的不是某项单一指标,更加强调“城市”概念。其衡量标准横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领域,包括商业活动、人力资本、信息交流、文化体验、政治事务等五个维度,共计31个指标。评估出的是当前全球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城市。

合肥从2021年上榜,四年内名次不断攀升,展现了合肥过硬的综合实力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

NO.3|叁

合肥全面大爆发

未来发展方向定了

按照此前发布的《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未来合肥发展的方向已经定了,2035年合肥将进入全面爆发时期!

新时期合肥的国家使命

服务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引领全国科技与产业创新、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快巢湖治理与修复。

2035年目标

至2035年,以“创新引领的全国典范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为发展愿景。

奋力高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力成为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的全国示范城市、奋力迈向具有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

1300万人口特大城市

预测至2035年,合肥市常住人口将超过1300万人, 实际服务人口超过1500万人。居住在各级城镇的人口超过1200万人,占93%以上。

国土开发保护

构建“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多极支撑、岭湖辉映、六带协同”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中心引领:高品质建设中心城区,构建“一核四心”钻石型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高起点规划建设骆岗公园,推动肥东、肥西、长丰与市区一体化发展。

两翼齐飞:做强以高新区、经开区为引擎,以新桥科创示范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 西部运河新城、肥西产城融合示范区、合庐产业新城等为支点的西部增长翼;做大以新站高新区、东部新中心为引擎,以下塘产业新城、肥东产业新区、合巢产业新城等为支点的东部发展翼,促进区域更加协调发展。

多极支撑:按照中等城市标准,提升巢湖城区、长丰县城、庐江县城等承载能力,打造市域三大副中心。

岭湖辉映:以巢湖为核心、以江淮分水岭为屏障,构建蓝绿交织、山水交融的全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格局。

六带协同:提速建设合六、合淮蚌、合滁、合芜马、合安、合铜六大发展带。

冲刺特大城市

将中心城区建设为近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将巢湖城区、庐江县城、长丰县城建设成为合肥市辐射皖江、带动皖北的桥头堡;

支持下塘、合巢、合庐三大产业新城做大做强,打造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中小型城市,全面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推进市域均衡发展,培育多个市域重点镇和特色产业镇。

“1412”城市中心体系

塑造“1412”城市中心体系,高质量建设一核四心的城市主中心、十二个城市副中心(其中中心城区九个城市副中心),形成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

也就是说合肥发展重心南移,骆岗公园成为未来举全市之力发展的重点。天鹅湖、老城、东部新中心、滨湖,围绕骆岗形成了一个重点发展圈,将集聚高端公共服务设施。

此外新城崛起:东部新中心地位再拔高,与天鹅湖、老城、滨湖同级,蜀西湖与运河新城、少荃湖同级。

一核:骆岗公园

四心:天鹅湖中心、老城中心、东部新中心、滨湖中心

9大副中心:运河新城、蜀西湖、空港中心、庐阳北部、北城、经开、少荃湖、肥东和睦湖、肥西

18大片区中心:包河、淝河、卓越城、柏堰湖、蜀山东、高新、运河南部、紫蓬、潭冲河、紫云湖、长临河、肥东老城、淮海大道、王岗、电机厂、三十头、科学片区、北城

15分钟生活圈

全面贯彻社区生活圈理念。引导资源要素下沉至社区,加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基层设施从“未端”到“前端”的功能转变。打造全龄友好的社区生活服务单元。

新“环城公园”

传承经典的“环城公园”建设模式,在城市内部依托南淝河、十五里 河等主要河流,串联重要节点,打造城市新“翡翠项链”,成为未来城市最靓丽的风景线。

高能创新平台

近期以“一心、一谷、一镇、三区”为重点,聚力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

一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量子中心”

一谷:科大硅谷

一镇:金融小镇 以滨湖金融区、高新区基金集聚区等为主载体,打造“科创+产业+金融”生态圈。

三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国际交流和成果展示区、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区

坚持全域创新理念,远期形成“一城两廊”格局。

一城:全面提升创新功能和宜居品质,建成滨湖科学城;

两廊:深度融入G60科技创新走廊与沪宁合产业创新走廊 ,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重点打造“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现象级产业地标。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加强合肥与长三角城市高铁联系通道建设,建设1小时覆盖全省、2小时紧密联系长三角的高铁网络,协同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

依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长三角-成渝主轴线,以高铁为重点加强区域基础设施联通,打通向西快速通道,加密向东通道,推进合肥-南京、合肥-武汉、合肥-安康、合肥-温州等高铁建设。

合肥都市圈做强做优

构建都市圈轨道网,建设以合肥为中心,以合六、合滁宁、合淮蛙、合安、合芜马、合铜为主轴的城际网和高铁网,基本形成 “1小时商务圈”。

联动南京都市圈,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典范。建设合芜(马)廊道,打造贯穿合肥城区一巢湖城区一芜湖(马鞍山)城区的区域创新走廊,注重创新功能和特色发展。促进合宁芜马港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港口内联外通行动,打造长三角江河联运引领区。

建设对外开放平台

1、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

加快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建设,重点发展高端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 量子信息、科技金融、跨境电商等产业。

2、省级以上开发区

推动合肥经开区、合肥高新区、合肥新站高新区、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安巢经开区等高水 平对外开放。培育发展一批国际合作产业园。

3、若干开放平台

推进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海关监管场所和对外平台建设。

农业发展格局

构建“两圈一带,六廊多园”农业发展格局。

两圈:中心城区都市农业圈、环湖生态农业圈;

一带:江淮分水岭特色农业带;

六廊:形成瓦东干渠、合蚌路、紫蓬山、浮槎山、江淮运河和兆西河六条现代农业产业廊;

多园:建设若干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生态安全格局

构建以“一湖一岭一带”为核心的市域生态安全格局。

一湖:以巢湖为核心;

一岭:以江淮分水岭为屏障;

一带:以江淮运河生态带为纽带;

多片:董铺-大房郢水库、紫蓬山、牛王寨山、雾顶山、银屏山、浮槎山、公安山等多个生态源;

多廊:南淝河、十五里河、塘西河、店埠河、杭埠河、白石天河、兆西河、裕溪河、柘皋河、 瓦东干渠、滁河干渠等多条河流廊道。

巢湖打造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以“大湖如画”为意境,以“湖乡湿地”为特色,以“以农造景”为手段,塑造高品质自然景观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环湖地区特色景观风貌。

城市更新

大力推进闲置土地处理、盘活低效用地,坚持重点突破、分区分类的原则,科学划定城市更新重点片区,积极引导城市有机更新。

步行友好城市

轨道优先,建立高效便捷的公交网络;构建连续安全慢行系统,建设步行友好城市。结合水系绿廊设置受保护的、连续畅通的自行车道,组织以众多小湖为核心的步行区域。

结语

我们期待,合肥未来不仅能在科技领域实现更多原创性突破和标志性成果,更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让合肥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占据更加显著的位置,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和标杆,让合肥的名字在世界舞台上更加响亮,更加璀璨夺目。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