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发现面积916万平米的古城,华夏第一都城在这里!

永卓学周易 2024-06-12 22:25:17

《礼记》的《祭法》中明确记载:

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

可见有虞氏和夏后氏实际上都以颛顼为共祖,而颛顼又是出自黄帝。

《史记》因此也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五帝本纪》

但是我们已经说过,黄帝本身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有虞氏和夏后氏共同信仰的神灵。

《史记》里记载的那位崩于桥山的黄帝,应该只是在人神不分的时代中一位黄帝的信奉者,也是有虞氏和夏后氏的一位共同的祖先。

这位桥山黄帝的孙子颛顼,才是我们真正要说到的重点。

按照《史记》的记载,颛顼只不过是尧舜之前的几代人,距今四千多年。

但是,从考古发现来看,《史记》又错了。

因为颛顼的城,已经挖到了,远远不止四千年。

2005年,考古学家们在河南濮阳五星乡高城村的地下4米到8米处挖到城墙夯土,最后发现了一座面积高达约916万平米的古城址。

这座古城,就是河南濮阳的高城遗址,也是古帝丘城,颛顼之城。

颛顼之城帝丘

考古发掘表明,高城遗址是在汉代被洪水淹没之后废弃的,在此之前已经被使用了数千年。城墙的夯土中,发现了仰韶文化晚期的陶器碎片,证明这座城最晚在五千年前就已经建成,至于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建造的,目前还没有搞清楚。对比一下附近规模小得多的戚城遗址可知,高城遗址(古帝丘城)的形成时间最晚也是在裴李岗文化时期,距今最晚八千年。

下图是高城遗址发现的仰韶文化时期陶器。

高城遗址是确定无疑的卫国都城,也就是帝丘,是文献明确记载的颛顼之墟。

竹书纪年记载“颛顼居濮”,濮就是濮阳。《说文》就说:

濮,出東郡濮陽,南入鉅野。

《左传·昭公十七年》也说:

“卫,颛顼之墟也,故为帝丘”。

《汉书·地理志》载:

“濮阳本颛顼之墟,故谓之帝丘,夏后之世,昆吾氏居之。”

就在离这座颛顼城不远处,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了距今六千多年前的龙虎蚌塑墓。这座墓据《考古》1989年12期公布的同位素14C测定,校正后的年代为距今6460年 135(4510B.C)

西水坡就在帝丘城外不远处

这也证明了,帝丘城最晚在六千五百年前就已经形成了,由于遗址深埋地下,目前考古工作难以展开,我们不妨就从西水坡遗址的发掘情况来推测一下这座城在六千年前的样子。据报道:

西水坡遗址总面积5万平万米,在遗址的中心地区发掘了4000余平方米,仰韶文化堆积达1.2-2.5米。仅发现仰韶文化的就有房子6座、窖穴20座,灰坑250个,窑址3座,基葬120余座,瓮棺葬55座,还有蚌塑图案三组和40余处蚌壳堆积。

当当当当!我们发现了什么?

瓮棺葬!有虞氏独具特色的瓮棺葬!!

这表明,在6500年前,颛顼之墟帝丘城中,必然居住着有虞氏!

必然也居住着同样奉颛顼为祖的夏后氏!

有人认为西水坡遗址发现的这位蚌塑龙虎墓主人就是颛顼,虽然结论下得有点早,但是至少可以说明两点:

第一,颛顼不是四千多年前的人,最少也是六千五百年前的。

第二,濮阳帝丘城确实就是颛顼之墟。

这些证据都表明,《史记》中对于颛顼生活年代的记载是远远不准的,中间最少有两千年的空白。

更神奇的是,帝丘,原本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商丘”!

《水经·瓠子河注》云:

河水旧东决迳,濮阳东北,故卫地,帝颛顼之墟。昔颛顼自穷桑徙此,号曰商丘,或谓之帝丘,本陶唐氏火正阏伯之所居,亦夏伯昆吾之都,商侯相土又都之。故《春秋传》曰: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是也。卫成公自楚丘迁此。

也就是说,陶唐氏的火正阏伯、夏朝时的昆吾、商人先公相土,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曾经在帝丘城中居住过!

这里,埋藏着一座中华文明六千年前的首都!

在这里,我们将能够揭开夏朝的来历,商朝的来历,找到更早的有虞氏的历史。

拭目以待。

0 阅读:13

永卓学周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