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贺龙与薛明婚后,薛明怀孕。对孩子命名,贺龙与关向应起争执,关建议取如岳飞般的名。但贺家遵循族谱“学”字辈,后想到岳飞字鹏举,遂定名“鹏飞”。
【贺鹏飞报考清华失利,请父亲帮忙】贺炳炎对儿子名字不甚满意,因儿子生于打雷时想取名雷生,但又觉龙子生于雨天,叫贺雨生更为贴切。贺龙思索后觉得甚合心意,便为儿子定名为贺雨生,并取了小名贺小龙。得知消息,病榻上的关向应坚持用自己取的名,还留奶粉给孩子。不久,他病逝。贺龙悲痛万分,与妻商议后,为孩子定名“鹏飞”。贺龙在教育自己孩子方面,始终秉持严格的态度。他坚持高标准,确保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成长引导,逻辑清晰,教育方式严谨。贺鹏飞与妹妹们求学时,贺龙立下家规:不得借父亲之名向学校或组织索求特殊关照,违者将遭全家鄙视。
贺鹏飞中学时踢球不慎骨折,一周后急欲返校。贺龙虽有专车,却为儿子包了辆人力三轮车,每日接送打石膏的贺鹏飞上学。贺龙公私分明,此举合情合理。贺鹏飞对父亲贺龙的一些行事方式早已习以为常,因此这些做法对他来说并无太大触动。1963年,贺鹏飞清华落榜,深受打击,求助于父亲贺龙。贺龙未依其子,仅言:“唯有再努力。”贺鹏飞悟父不徇私,遂刻苦复读,终圆梦清华。
贺鹏飞入读清华大学之事被同窗知晓后,众人纷纷感慨:“贺龙元帅身份显赫,其子却需补考两年才上大学,这在当下真是难以想象。”【要好好向总理学习呵】贺龙未及大学毕业便遭文革,中央文革通缉贺鹏飞。贺鹏飞镇定自若,与贺晓明将妹藏于廖承志家,兄妹连夜离京并更名以防追捕。周总理寻得他们并担保安全,贺鹏飞方返校学习。贺龙对周总理怀有深深的敬爱之情,始终秉持着无比的尊崇与爱戴,这份情感体现得尤为真切。
贺龙常向贺鹏飞等子女讲述周总理事迹。文革初,贺鹏飞多次面见周总理,深受教诲。回家后,他兴奋分享所学,贺龙则静听,并嘱咐他要努力学习总理精神。1967年,贺龙全家曾在周总理家居住。某日,贺龙对周总理感慨道:“总理,您教育了我们两代人!”这份深意,贺鹏飞后来才深刻领会。【改造世界观,就是要滚一身泥巴】1967年10月,贺鹏飞重病,陈毅为其奔走,使其得治。文革后,他入职北京机械进出口公司,与冯露成婚。事业爱情双丰收,1988年,贺鹏飞凭努力获少将军衔,成最年轻少将。
幼时,贺龙曾询问儿子贺鹏飞,长大后有何志向。贺鹏飞毅然答道:“您一生军旅,我亦誓要投身军营。”贺龙神色凝重地道:“虽如此,但要明白,参军持枪,旨在保卫国家,迎战敌人!”贺龙日常中坚持军人作风,每日必练瞄准靶纸。在部队时,他详询战备,并亲身视察,检查战士装备时,更会亲自背负体验。贺龙对子女要求严苛,但这并不减损他对他们的深沉爱意。贺龙教孩子游泳别出心裁,不采用渐进适应法,而是让孩子们直接跃入深水中学习,与多数家长的谨慎教导方式大相径庭。
贺龙搬凳坐定,监督孩子们学泳:“跳!喝几口水就会了!”在父亲的严厉督促下,孩子们虽被水呛得呕吐,但最终掌握了游泳技能。贺龙亦有为子女骄傲之时。见贺鹏飞等参加农村集体劳动,浑身泥泞而归,他非但不怒,反而满面笑容,赞许点头:“改造世界观,就得如此浑身泥巴!”1958年,贺鹏飞打铁后归家,手指僵硬难动。贺龙笑着摸其手道:“太光滑,还得练!”贺鹏飞铭记父言,手渐生茧。贺龙见状满意点头:“有进步了。”
贺龙逝世前两年,孩子们未与他同住。他临终仍牵挂子女,曾写信给兄妹三人,但他们未能收到。母亲转述其遗言:“热爱毛主席,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永远革命!”《红色婚姻档案》记录了众多革命时期的婚姻故事,展现了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爱情与婚姻的坚守与追求,是研究红色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将帅儿女谈将帅》一书由河南人民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该书通过将帅子女的视角,讲述了众多将帅的生平事迹,内容真实感人,逻辑清晰。《共和国开国元勋的儿女们》由花城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该书详细记述了开国元勋后代们的生活与经历,展现了他们的风采与传承。